第五十四章 先驱者纪念碑(下)



“好大的伤亡啊。”

 捷卡娜似乎想到了什么,眼睛一下子暗淡了一点:“其实早期来到火星的地球人,全部都死了。直到第十二批人才坚持到下一批次的人的到来。”

 “你的意思是前十一批人都死了吗……”

 “是的,一个也没能活下来,那时他们在确信自己的地下农场彻底失败或者设备发生不可逆且威胁到生命的情况时,他们就会把自己的经验和想说的话连同剩下的物资一起留给后面的人,然后死去。”

 “你现在看到的诗被发现时是写在一个小纸条上被压在一盒饼干的下面,上面是胡先生对后来的探险者留下的话。”

 陈思远有些动容,再看看其他的地方,都是类似的话语:

 “亲爱的朋友,我的旅程已经结束了,而你一定会比我走得更远,祝你前路顺利。”

 ——约翰·雷穆斯

 “一定要小心沙尘暴,它会把太阳能板吹飞的,我们就是这样失败的……”

 ——佚名

 “妈妈,我再也回不去了,对不起……”

 ——想你的小林

 “同志,不要悲伤,不要为我难过,总要有人为此牺牲的,我牺牲的价值是让你更好地活下去!”

 ——伊里奇·乌里扬诺夫

 “朋友,我一直相信一句话,我们的征程是星辰大海,现在我把它送给你,你一定要把我未能走完的路走下去!”

 ——李世彬

 通过这些一行行的话语,陈思远仿佛看到那个时代的记忆。

 那是一个航天技术尚不成熟的时代,但即使是这样,第一批自愿探索火星的移民者早早地来到了这个红色的荒凉星球,怀着一腔热血到来的他们绝望地发现这里的环境远比他们想象的更加恶劣。

 高达两百度以上的昼夜温差,几乎没有氧气的空气,遥不可及的补给周期……,活下来变成了一种不可触及的梦想。

 但是即使这样……,也总有一批又一批的人一直坚持下去!

 为什么要去爬山?因为山就在那里。

 一批又一批的人死去,一批又一批的新人来到,就像是一场看不到尽头的接力赛,不断地挑战人类自身的极限。没有人知道还要倒下多少人才能成功,也许永远都不会成功……

 他们中大多数都是科学家或者身强体壮的年轻人,本来都有着安定的生活,却自发地从一个遥远的地方来到这里,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换来一点点的微不足道的前进。

 不是身临其境的人是很难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前仆后继地从来到这里送死,生命的最高追求就应该是好好地活下去,而不是浪费人力物力把一群年轻人送到一个千里之外的世界。

 然后等死。

 可是总是会有这样一群人,每当需要有人挺身而出时,他们就会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明明基因里的记忆是让一个生命顽强地活下来,而他们却选择燃烧自己照亮前进的路。

 那就是这样的一个时代,即使现在已经离我们远去,隔着五十多年的时空间隔,也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人的不屈和坚韧。

 “唉……”,陈思远不由自主地叹了一口气。

 久安城现在的繁荣,每一个为她付出生命的人都看不到。

 虽然有时候客观事实并不会幼稚地像人们相信的一样付出最多的人往往收获最大,可是这样的结果未免也有些太悲伤了。

 修尼温看到气氛有些沉重,便说道:“我们再看看其他面吧,这个只是其中一面。”

 四人又绕到另外一面,都是和刚才那一面内容相近的,陈思远看到的都是用中英双语翻译的,没有其他语言,不过大概能够从名字判断出是哪一个国家的人。那时候的名字还没有像现在火星上那么没有规律。

 “捷卡娜你以前没有来过吗?”

 “来过很多次了。”

 “我看你看得很认真啊,就像第一次来一样。”

 “总有一些东西是值得让每一次观看都是认真的,就像我很喜欢的一篇文章中的有一句话,‘每一个生活在火星的人都是踩在先驱者的尸体上呼吸着空气’”。

 如今的火星的天空已经不再是最初那种骇人的橙黄色了,而是变成了温柔的浅蓝色,也许她并不像地球的天空一样清澈美丽,但是她是每一个最先来到这里的人,留给后面的人最后的礼物的人。

 半个小时后,四人沿着来时的方向缓缓离开,“接下来我们去那里,博物馆吗?”叶戈尔问道,一路上叶戈尔好几次提及了这个词,显然他来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去看博物馆,但碍于礼节他并没有很着急地提出自己的要求,而是一直在旁敲侧击地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