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提炼精盐
在古代,想提炼出精盐不容易。
通过融化过滤方法,只能过滤掉细沙杂质,无法过滤溶于水的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等杂质。
其中氯化镁苦涩味很重,很难吃,氯化钙和硫酸钠有毒,长期食用容易引发慢性疾病。
所以只是过滤煮干的盐,虽然白白细细,但依旧属于粗盐,不是细盐。
不是说磨细的盐就是细盐。
细盐是没有杂质,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的盐,又称钠盐、精盐。
身在古代社会,没有化工设备和原料,想提炼出精盐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热溶度洗盐法。
先把粗盐溶解进沸水里,再加入草木灰,用草木灰的钾离子置换出氯化镁的镁离子,再进行过滤操作。
接着把过滤好的盐水煮沸挥发水分,直到还剩下一半盐水,此时的盐水称为浓卤水。
取三分之一浓卤水冷却结晶过滤备用。
冷却结晶过滤后的浓卤水,比高温浓卤水淡很多,加热到沸点后,可继续溶解氯化钾、氯化钙、硫酸钠等热溶解度不稳定的物质。
另外三分之二浓卤水则继续煮,直到水分挥发干净得到白粗盐为止。
再把备用的浓卤水煮沸,控制火候使浓卤水一直处于100℃左右。
将磨成粉末的白粗盐倒进高温浓卤水之中,用搅拌工具反复洗盐一刻钟,然后把不融化的盐过滤出来,烘干,这些盐就是精盐了。
其原理很简单。
钠盐,也就是氯化钠的热溶解度相对稳定,70℃的水与100℃水差别不大,溶于水饱和后就很难再融化,提升温度也不会再溶于水,保持固态状态。
而氯化钾、氯化钙、硫酸钠等物质,它们的热溶解度不稳定,只要水的温度一直提升,它们就可以源源不断地溶进去,成为液态。
沸腾的浓卤水之中,氯化钠已经完全饱和,因此用它清洗白粗盐,只会溶解掉白粗盐中的氯化钾、氯化钙、硫酸钠等物质,不会溶解氯化钠。
所以清洗后的盐,不溶于浓卤水部分,就是纯度较高的氯化钠,过滤出来烘干即为精盐。
虽然洗盐法得到的钠盐远远比不上现代的碘盐健康,但这样的钠盐纯度高,没有多少杂质,无苦涩味,无毒,可长期食用。
身处大唐贞观年间,普通人有盐吃就不错了,很多百姓粗盐都吃不上,所以精纯的钠盐完全可以当做奢饰品,价值堪比金银。
唐小鱼能用这么简陋的工具,提炼出精纯的氯化钠,也就是钠盐,已经是他制盐的极限,至少短时间内无法超越。
洗盐方法提炼精盐消耗很大,不仅要消耗大量草木柴火和煤炭,还会浪费不少粗盐。
在这连粗盐都吃不上的年代里,唐小鱼不提倡大量提炼精盐贩卖,提炼少量当奢饰品自给自足使用还行。
李世民说得没错,吃粗盐会留下中毒隐患,但不吃盐死得更快。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粗盐是最优选择,隔三岔五吃一点,维持体内钠元素需求,那就可以了。
贞观年间的大唐,虽然有很长的沿海线区域,但晒盐工艺在宋朝才刚刚出现,清朝才完善,大唐时期的人们只会煮海水获得粗盐,效率非常低,根本不够普及全民。
要不是朝廷发现了几个盐矿,普通百姓根本买不到粗盐,现在隔三岔五能买到一点点粗盐吃,人们已经很知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