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格局小了
9月28日,勉强算是痊愈的木林在反复申请下,终于成功去上了班。拖着认真看还能看出来轻微的不自然的“病躯”,木林重新出现在了学校的大门前。
“啊!我爱上班!”
“上班使我快乐!”
丧心病狂的感慨声让经过的师生忍不住一阵侧目,这个笔装的毫无人性,让一众朝七晚十的师生们恨的咬牙切齿。
“蛇精病!”“炫耀党!”“闪光弹!”熟人们的嫌弃声不绝于耳。
可惜文弱的女老师们攻击力也就这么一点了,木林毫无压力的一一拱手回敬,得意的步入了学校的大门。
关于这次翘课行动的具体安排,在昨天收到任务后瞬间就有了腹案。这次他又准备玩一把大的。
人数≥5,想让我去五排?剧本杀?
呵呵,格局小了。老子最少要带100个!包场!
走过自己的办公室门,屋里众人招呼声都已经到了嘴边,这家伙却风一样的走了过去。
目标:直奔校长办公室。
抱着要搞就搞大事的心态,这波一个校长还真兜不住底。哗哗哗,风一样的男子接连走了四个校长办公室,管教学的,老大的,管安全的,还有一个出于礼貌。
一张张策划书,静静地躺在各位嘬着牙花子的校长手中,硕大的标题赫然写着:
是的,每隔个把年,各大学校总会组织上一次声势浩大的研学旅行,而木林学校人多,组织不易,所以上一次旅行还是在上次,啊不~是三年前。
时间完全没毛病。
但是毕竟学校人太多了,总人数四五千人,不可能一波出发,所以往年都是高一高二分年级进行,高三不去。
同样的,人太多,组织实在是过于困难,协调起来非常麻烦,而且一出学校,安全问题非常关键,闹不好就是要出大事的。所以一般情况下,这种重大活动都是能免则免。但是这一次,木林早已成竹在胸。
“想必大家没注意过,今年年初卫都日报和教育局相继发文,要求重视本地的物质文化遗产,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深化核心素养。”
“所以我们组内的活动计划,定为在近期开展一次研学旅行。”
一小时后,中层会议紧急召开。
一份份策划案放在各个科室主任手中。
众人默默翻阅了起来摆在会议室桌上的策划书,时间在纸张的翻飞声中,缓缓流逝。
没有任何人提出不同意见。
“那就按照策划书的内容办吧,接下来需要注意的是安全问题……”大校长面色严肃的又是一个多小时的唾沫横飞,众人低头泪目。
又是一次充分尊重大家意见的成功的大会。
一切尽在预料之中,其实看似简单成功源自于木林的厚积薄发,关注时政报刊,也算是老干部家庭留下的特殊习惯了,但是大院里几百号子弟,只有他坚持了下来。
而且就算不说大院,从初中开始,道法老师总会反复强调,订报纸、看报纸,考试能用到,可是总有人觉得定个一份几毛钱的报纸是老师在捞钱,各种不愿意,完全不顾中考甚至高考题很多源自时事的事实。
木林恰恰就是在中考前养成了这个习惯,并且一直坚持了十几年。
两个月前的《卫都时报》难得出现的勉强和历史教学有关的内容,曾让他大感惊奇,随后教育局的公众号发文,更是让他加深了印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