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妃



    在观看一些影视剧时,尤其是近两年拍摄的一些清剧,在拍摄时要更偏向于后宫中的故事,这个时候大家就会注意到,很多清剧的后宫中,从皇后到各宫妃子他们之间的等级排列是非常森严的。

    因为清剧围绕的内容都是后宫争斗,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皇后与各宫妃嫔之间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皇后卫浴权力的顶端是不可逾越的,后宫妃嫔都必须听从皇后的安排,而这其中唯一在地位上能与皇后进行媲美的,就是皇贵妃。

    因此对于皇后与皇贵妃的差别,我们都感到非常的好奇,除此之外,据说在清朝历史中还有一条有皇后在世不立皇贵妃的潜规则,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皇后与皇贵妃的区别

    虽然皇贵妃可以媲美皇后,但是两者之间差距也是比较明显的,首先在名份上就有很大的区别,皇后位于一国之母,是皇帝的正妻,而皇贵妃地位再高,也只是皇帝的妾室,在这一点上的区别就很明显。

    还有就是很多代表国家的重要典礼或者重要场合,只有皇后才有资格参加,而皇贵妃及以下的各宫妃嫔只能选择在后宫或者下面等待,是没有机会参加的。

    我们在观看《如懿传》时,皇后经常提到的亲蚕礼,也属于国家重要的典礼,是一年中非常严肃和重大的活动,在剧中也明确表示道,只有皇后可以住持。

    还有就是《甄嬛传》中结局所安排的,皇后不甘的说无论谁坐上皇帝,自己都是嫡母皇太后,这也是皇后的身份地位所在,皇后对于各宫的皇子而言,永远是嫡母,而生养皇子的妃嫔才叫做生母。

    无论是一国皇帝还是妃子,他们都有老的一天,皇帝老去就要面临着退位或者是驾崩,这个时候皇帝的权利不在,随着新的皇帝的即位,各宫也迎来了新的妃子,这些老去的妃子包括皇后,皇贵妃只能迁居到其他地方。

    在这里皇后与皇贵妃的“养老”差距也很大,以清朝为例,因为作为皇后的父亲,所以最后都会被奉为一等承恩公,作为爵位待遇还是很高的,娘家有这样的地位,老去的皇后生活自然不会太差。

    而相比于皇后,皇贵妃的待遇就要差很多了,首先皇贵妃家族是没有任何封赏的,在其他方面,也顶多会对皇贵妃授予一个贵族的身份,这样自然就可以看出,皇贵妃年老之后,依靠娘家的待遇自然比不上皇后。

    还有最后一点就是皇后和皇贵妃死后的待遇和区别,那就是皇后死后葬入帝陵,而皇贵妃及以下的妃嫔死后只能葬入妃陵。

    皇贵妃的封号起源于明朝

    皇贵妃的称号是明朝的明宣宗朱瞻基所创立的,通过影视剧大家应该都对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胡善祥有所了解,但是在这之前朱瞻基和彭城伯的女儿孙氏是青梅竹马,两个人从小一起长大。

    因此朱瞻基确立胡善祥为皇后之后,为了表达与孙氏的感情深厚,以及孙氏的与众不同,朱瞻基将只能给皇后的金册和金宝也给了孙氏一份,让孙氏享受和皇后一样的待遇。

    这个做法在当时真的算是前无古人了,而朱瞻基的做这个做法也算是开了一个先例,从他以后就开始陆续有皇帝进行效仿,以彰显对于贵妃的喜爱。

    到了朱瞻基的孙子朱见深这里,因为深爱大自己17岁的保姆万贞儿为后,而遭到大臣的反对,没有办法只能改立吴皇后,他后来也是效仿了朱瞻基当时的做法,将金册和金宝也授予了万贞儿一份。

    而且还将万贞儿的封号设立为皇后之下,贵妃之上的皇贵妃,这也是历史上第一任皇贵妃。但是因为吴皇后对皇贵妃的偏见,让朱见深废除了他的皇后之位,随后又另立了王皇后,但是没过多久还是被废掉了,最后万贞儿还是坐上了皇后之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