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之争(十)阎皇后鸠杀李氏
封建历史上后宫干政、宦官篡位的情况并不少见,但后宫嫔妃,除了武则天外,基本都躲在幕后临朝听政,不会直接篡位称帝引起麻烦。阎姬就是其中一位。
阎姬,汉安帝刘祜的皇后,后世大多不称呼她为阎皇后,而称阎姬。阎姬的祖父是汉明帝时期的尚书阎章,姑奶奶是汉明帝的贵人,姨母则是邓太后的弟媳,阎家算得上是皇亲国戚。
阎姬幼年时就凭借才貌双绝出名,以外戚的身份被选入宫中,一入宫就得到汉安帝的宠爱,封为贵人。汉安帝被邓太后钳制了十几年,性格愈发懦弱无能,遇上体贴入微、对他百依百顺的阎姬,自然喜不胜收。入宫一年后,阎姬就凭借姿色与心机,成为了皇后。
权力欲极强的阎姬很快就被从小就对女人干政既恨又怕的安帝冷落了。但性格宽厚的安帝对她毫无办法,最后,阎姬在权力之争中死去。
阎姬是河南荥阳人。她生得娇艳妩媚,性格热情奔放,喜欢读书。阎姬祖父阎章的20个妹妹都是汉明帝的贵人,于是阎家便成了皇亲国戚。贵族家庭的熏陶使她言谈举止中,流露着自然的高雅。
汉安帝元初元年(114)的八月,阎姬进了高墙深处的皇宫。初到后宫,阎姬对后宫的生活十分稀奇,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她盼望皇后的桂冠戴在自己的头顶之上。性情宽厚又无实权的汉安帝刘祜,被性格开朗的阎姬深深吸引,阎姬对安帝自然是百依百顺,极力取悦,所以两人很快便建立了感情。阎姬对安帝十分柔情体贴,更得安帝的欢心。当年便立阎姬为贵人。两个人经常在一起读书抚琴,畅谈人生,彼此间拥有与他人难得的相知。于是第二年(115)夏四月丙午这天,阎姬又被立为皇后。
其父阎畅被提升为长水校尉,又封北宜春侯。元初四年(117),阎畅死后,长子阎显继父之位。建光元年(121)邓太后驾崩后,汉安帝开始亲政,阎后羡慕邓太后的尊仪,渴望像邓太后那样凌驾于万人之上,所以,她挖空心思参与政权。随着阎氏上台,阎氏家族开始名声显赫。阎显及弟弟阎景、阎耀、阎晏同为卿校,掌握了京师禁兵。延光元年(123),又改封阎显为长社县侯,食邑增加到1.35万户。并且追尊其母为荥阳君。阎显和阎景七八岁的儿子都被任命为黄门侍郎。阎氏顿时权势倾朝,弱而无能的安帝对她不知如何是好,只得惟命是从,百依百顺。
汉安帝自当了皇帝就受制于邓太后,他的父亲清河王刘庆就是被汉章帝的窦皇后贬为王的,所以,他对女人干政既恨又怕。安帝伤心地感觉到阎姬自从做了皇后,她的权力欲极强,所以渐渐很少临幸阎姬的皇后宫,而常常去其他宫人那里度夜了。于是宫人李氏很快就得到心灵受创的安帝的宠幸,生了皇子刘保。阎皇后知道后十分嫉妒,她暗中派人鸩杀了李氏。
因阎皇后无子,所以刘保被立为皇太子。随着岁月的流逝,皇太子刘保渐渐长大。看着一天天长大的刘保,阎皇后内心十分不安,甚至还有一些恐惧;若刘保即位,做了皇帝,哪还有阎姬的好日子过。于是,她勾结宦官大长秋江京、中常侍樊丰等,诬陷皇太子刘保,安帝被迫无奈废了皇太子,封为济阳王。
延光四年(125)三月,庚申这天,阎后随安帝驾幸章陵的途中,安帝旧病复发,到了叶县驾崩。阎后、阎显兄弟与宦官江京、樊丰等密谋:暂不发布皇帝驾崩的消息,以防不测。所以,阎后传出口谕,皇帝重病,不能召见各位公卿。然后,他们快马加鞭地赶路,4天后回到宫中。第二天傍晚时分,发布了皇帝驾崩的消息,然后准备发丧。紧接着,宣布尊阎皇后为太后,临朝执政,以阎显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并定策于禁中。这给臣僚们来了个措手不及。国家一日无君,不称其为国。为了长久地执政,阎皇后与其亲信商议决定,迎立济北惠王的儿子北乡侯刘懿为皇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