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之争(三)孝庄太后培养孙儿-第2/2页
多尔衮
随着多尔衮功绩的增加,他的封号也一再变化,从最初的辅政王到最后的皇父摄政王,而每一个封号,都是孝庄套在多尔衮头上的牢笼,使他越来越没有自立的机会,这一点可能他本人都没有意识到。与此同时,小皇帝顺治也一点点长大,他与皇太极的矛盾势必越来越大,越来越公开,种种迹象表明,他没能理解他母亲的艰难与付出。孝庄在儿子与情人之间苦苦周旋。顺治五年初,豪格被多尔衮迫害至死,顺治帝反应几近疯狂,与多尔衮关系骤然紧张。为了化解危机,孝庄说服顺治帝在当年的十一月加封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这等于公开承认了她下嫁给多尔衮的事实,但也彻底封死了他自立的机会,因为历史上从来没有爹抢儿子皇位的事例发生。
多尔衮死后,顺治帝立即亲政并开始清算多尔衮。很多人认为顺治帝年少有为,轻轻松松地就打到了多尔衮和两白旗。这种想法有点天真,13岁的皇帝如何协调各方势力,掌握好节奏,即清算政敌又不至于搞乱政局。我们有理由相信,孝庄在背后掌控了一切。如果真是这样,大家是不是认为孝庄太绝情了。政治舞台上,不能讲感情。清算多尔衮,让儿子树立权威是最佳选择,孝庄只能让死了的多尔衮再发挥一次余热。狠毒吧。
可悲的是,无论孝庄为儿子做什么,依然无法抹去顺治心中的阴影,他对自己的母亲成见太深,关系势同水火。顺治帝几乎是生理反应一样,抵制一切带有自博尔济吉特氏符合的东西:废掉博尔济吉特氏皇后、打击孝庄的兄弟、不愿意见母亲。最后,顺治帝还要出家,把皇位传给堂兄弟。面对儿子的挑战,孝庄沉稳应对,来了个杀人诛心,先是逼迫顺治帝放弃出家的念头,然后让洋人汤若望即说服顺治帝改变传位给堂兄弟的想法,又明确表示让儿子玄烨继位。在顺治帝死后,孝庄以儿子的口吻写下罪己诏,打消各自猜测,稳定了政局。
顺治帝
儿子死了,来了孙子。孝庄不得不再次重整精神,抚育玄烨,将其培养成千古一帝。这段历史就不再复述。
13岁嫁人,30岁死了丈夫,48岁死了儿子。丈夫是皇帝,儿子是皇帝,孙子还是皇帝。辅佐完丈夫,把儿子推上皇位,最后培养孙子成为皇帝。75年里,孝庄经历了太多太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