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枭雄-第5/6页





    王世充和窦建德之间,并非盟友,甚至可以说是敌人。但接到王世充的求救信号之后,窦建德却依然选择前去救援王世充。

    窦建德之所以要去救王世充,原因其实也不复杂,无非是想要一石二鸟罢了。在窦建德看来,李世民和王世充一场大战之后,双方都已经十分疲惫。在窦建德率军前往洛阳之后,如果李世民继续围城,窦建德便可以一举解决两大强敌,同时干掉李世民和窦建德双方。不但可以一举拿下洛阳,同时还能攻入关中。而如果李世民撤退的话,窦建德一样可以轻而易举地拿下洛阳城,再次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甚至一跃超过李唐政权。

    不得不说,窦建德的这个打算,真的是做得极好。而且从当时的战局来看,也是完全正确的。

    但可惜的是,窦建德唯独算错了李世民的指挥能力,以及唐军的战斗力。

    此后,窦建德亲自率领麾下十余万精锐,对外号称三十万大军,赶赴洛阳。而当唐军方面,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李世民非但没有退兵,反倒是将主力大军,留在洛阳,继续围困王世充。自己则是亲率三千五百玄甲军,前往虎牢关,阻击窦建德。

    三千五百唐军精锐,对敌窦建德麾下十数万农民军。这场仗,不管怎么看,窦建德都是必胜无疑。

    然而当窦建德抵达虎牢关后,情况却出现了逆转。窦建德这边,虽然兵力远胜唐军,但武器装备却逊色太多,而且极度缺乏大型的攻城武器。反观唐军方面,李世民麾下的这支玄甲军,是唐军最精锐的军队,武器铠甲好得令人发指。再加上唐军这边,固守虎牢关天险,据守不出。窦建德虽然兵力远胜唐军,面对高大的虎牢关,却只能止步不前。

    在这种状态下,双方很快就对峙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窦建德一方的士气,越来越弱。反倒是唐军那边,靠着三千人挡住十万大军,士气越来越盛。一个月之后,当窦建德正在召开中军会议,讨论如何攻克虎牢关的时候,李世民忽然率领这支精锐杀出,奇袭窦建德大营。

    当李世民开始突袭的时候,窦建德的大军,还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那些仓促之下开始抵挡的军队,也完全不是唐军的对手。就这样,李世民直接率领玄甲军,冲破了层层大军的防线,抓住了想要逃跑的窦建德。

    这场唐朝初年至关重要的战争,便以这样的方式,落下了帷幕。

    窦建德被擒的时候,因为当时他正在开会,所以还有很多麾下的高级将领,也同时被抓。这些人被抓之后,窦建德麾下的大军,也就没人能够统领,瞬间便作鸟兽散。此后,李世民带着窦建德,去洛阳那边转了一圈,王世充见到窦建德被俘之后,也只能开城投降了。经此一战之后,唐朝便彻底统一了整个北方。唐朝统一天下之势,已经势不可挡了。

    最终,窦建德被李世民带回了长安,随后被李渊当街处死。一代枭雄,就此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从窦建德的故事当中,我们可以看出:窦建德之所以会败给李世民,最大的原因,其实就是在于窦建德出身不行。因为出身太低,导致窦建德的眼界、才能,都极为有限。虽然趁着隋朝崩溃、瓦岗军溃败这两个好机会,趁势而起,成为了隋末最强的一支农民军。但从整体上来说,窦建德依然比李世民差了太多。

    而且,窦建德的出身差,也体现在虎牢关一战当中。因为窦建德麾下的军队,基本上都是农民军,所以武器装备根本比不上唐军,而且严重缺乏攻城装备。这是虎牢关一战当中,窦建德会失败的直接原因。

    对于一个出身不高的人来说,如果想要在乱世当中,取得最终的胜利。擅于把握机会,显然是很重要的一点。但同时,注意稳固自身,放缓自己的脚步,积蓄自身的力量,也是很重要的。否则的话,便会像窦建德一样,虽然前期把握住机会,可以一直扩张。但只要碰到虎牢关这样的巨大障碍,便只剩下了败亡的命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