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枭雄-第2/6页





    大业七年,属于窦建德的这股风,来了。

    当时隋炀帝要征讨高句丽,从全国各地募兵。这次大范围募兵,成了压垮老百姓的最后一根稻草,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的百姓,相继开始起兵造反,开始了隋末农民起义的浪潮。

    在这场浪潮刚开始的时候,窦建德并没有主动加入其中。对于当时的窦建德来说,窦家虽然穷,但还没到活不下去的程度。而且窦建德人缘比较好,在十里八村也都比较吃得开,和周围的一些农民军势力,也都有来往。甚至很多农民军领袖,都曾受过窦建德的大恩。这些农民军看着窦建德的面子,也不会去袭扰窦建德的家乡。这就使得窦家的日子,还勉强过得去。

    然而窦建德万万没想到的是,正是因为他人缘太好,反倒是给他带来了灾祸。因为这些农民军行动的时候,始终绕过窦建德的家乡,这就让当地郡县的官员,认定窦建德和这些农民军有来往,所以直接下令,拘捕窦建德。后来因为窦建德提前得到了风声,率先逃了出来,当地官府也就没抓到窦建德。恼羞成怒的官府,直接将窦家全家老小都抓了起来,然后全部处死了!

    全家被杀,这样的血海深仇,终于让窦建德下定决心,加入到反隋大军的浪潮当中。

    既然你不让我活,那干脆就把你推翻了算了。

    这一年,窦建德38岁。

    38岁的窦建德,先是从家乡募集了两百多人,都是和他一样,受隋朝压迫活不下去的普通人。然后,窦建德带着他们,加入到山东地区一个叫高士达的农民军领袖的麾下。后来,窦建德昔日曾救助过的一个叫张金称的农民军领袖,被隋军打败。张金称主力军队溃散后,麾下残余的数千人,都投奔了窦建德。就这样,窦建德的麾下,一跃膨胀到近万人。

    随着高士达的壮大,隋军也盯上了这伙起义军。面对前来围剿的隋军,窦建德被高士达任命为军司马,全权统领军队。此后,窦建德玩了一出反间计,佯装和高士达闹矛盾,假装投降隋军。等到隋军投降的时候,窦建德忽然率军杀出,一举击溃了这股隋军。

    这场大胜仗,对于这伙农民军来说,显然是值得骄傲的事情。但同时,隋军自然也不会善罢甘休,很快又派太仆杨义臣前来围剿。面对这股隋军,高士达产生了轻视之心,同时也有想要以这场战斗重新盖过窦建德的心思,于是便主动率军前去抵抗。结果,高士达的统兵能力,和窦建德差了实在不是一点半点。双方一场大战之后,高士达几乎全军被灭,本人也被隋军干掉了。

    在这场大战开始之间,窦建德其实已经预料到了这个结果。在他看来,高士达能力有限,又如此轻敌,焉能不败?所以,农民军一方战败的同时,窦建德便带了自己麾下的百余名亲兵,顺利逃走了。逃出隋军的追捕之后,窦建德带着这一百多人,逃到了饶阳,并且成功占领了县城。接下来,窦建德又以饶阳为中心,收拢溃败的农民军,并且从当地招募士兵,很快又恢复到数千人的规模。

    这场大败仗,对于窦建德来说,显然是一个巨大的挫折。但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机缘。因为从此之后,窦建德头上便再没了约束他的人。窦建德自己做了老大,可以随意发展了。

    从窦建德的这段经历当中,我们也不难看出,窦建德确实是个很厚道的人。至少在高士达军中,没有做出什么夺权的举动。同样是这个时代,距离窦建德数百里外的瓦岗军那边,李密却做出了截然相反的选择。相比李密,窦建德人品真是没得说了。

    不得不说,窦建德确实很有能力,同时也很有远见。自立山头之后,窦建德做了好几件事。首先是躲过隋军的追捕,去给高士达收尸,掩埋那些战死的农民军袍泽。单凭这件事,我们就可以看出,窦建德的人品是真的够硬。要知道,当时隋军还没有撤退,窦建德的这个选择,那是要冒很大风险的。但同时,窦建德这样做了以后,麾下人心瞬间就安定了下来。几乎人人都说,窦建德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值得他们追随的领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