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等待
在等待《神话》开拍的时间里。
常季红第一次成为制片人,一直忙里忙外,寻找道具公司,场地和音乐公司制作主题曲,安排拍摄任务和签订场地租赁合同,面试导演和演员。
当然常季红不是一个人,影天娱乐签了几个刚毕业的导演系学生,作为这次的副导演,同时培养下公司的人才。
反观李天盛作为监制,就轻松得不得了,在各项资金和合同上审批。
这次影天娱乐公司拿出3000万拍摄《神话》,已经是公司资金的极限。
在《我的野蛮女友》这部电影里,影天娱乐共分得4000多万,其中投拍《少年包青天》用了1000万,拥有《少年包青天》的版权收益50%和后续版权优先投资权。
而剩下3000多万都投入到《神话》里面,实行多退少融,融是融资的融。
在影天娱乐公司,李天盛实行的是制片人中心制度,也即是制片人负责找剧本,导演和演员,这种制度模式是杜绝导演个人风格。
华国的各大导演风格都有所不同,其中张导的色彩主义,陈导的人文情节主义,吴导的镜头美学主义,还有冯导的擅长调动观众情绪,还有以后宁导的小人物思想主义。
这几个大导演都有很强烈的个人风格,可以说是一个阅片量多的人即时不知道电影谁拍的,一但看他们未上映的电影,就认出是谁导的电影。
至于其他导演因为没有那个资本,所以暂未形成个人主义。当然导演有各种分类,比如会大气蓬勃的和多人场景的适合拍历史剧,而会调动观众情绪方面的适合拍爱情剧。
但是在李天盛看来,剧本决定了一部戏的下限,导演决定一部戏的上限,先要保证下限,才能保持盈利,所以剧本比导演更重要。
而导演一但在影片里导入自己的个人风格,可能会修改剧本而影响剧本的下限,这是李天盛不允许的。
一旦作为阅片量巨大的制片人都看不懂导演的电影或者电视剧,还能指望普通观众能看懂?
在华国导演界,能兼具个人风格主义和能讲好故事,只有张一谋导,但那是因为张一谋的个人色彩主义对剧本的影响比较少的原因。
至于冯导,别人大多是自编自导,人家心里有个底。
所以对于李天盛来说,导演不重要,只要能拍好故事的导演就可以了。
除非是能编能导的导演,能编能导代表着这导演在心目中已有对这部剧本比任何人都熟悉,而且有画面感,在这方面上李天盛才会放权给他。
在这期间,李天盛来到蓝天公司,来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先看了搜索引擎的广告业务报表,2个月的广告营收差不多千万级别,看来过年前的营销策略效果显著。
搜索引擎的运营成本是巨大的,每天几亿的点击搜索,对服务器和带宽的都大大增加成本。
虽然现在广告业务还不能持平搜索引擎的营运成本,但对公司的压力大大减少,最起码有游戏营收作为利润收入。
李天盛觉得可以开始下一步计划,当即召开高层会议。
在会议上,李天盛坐到主位上说道:“我看了刚才的搜索业务广告报表,大家做得很好,大家要继续努力,争取搜索业务尽快盈利,同时我们也要为搜索引擎增加更多的用户使用频率。
这方面上,我们要做一个百科全书,对古代或现代知名人物,动物,植物,食物,各种物品或者词语,成语和事件等等进行详细的解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