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廷尉正-第2/2页
西汉时设廷尉正一人,左右监两人,左右平四人。
东汉时降廷尉正为六百石,罢右监、右平,独留左监、左平各一人。
虽说俸禄不高,但绝对是朝廷的要害衙门,实权部门,权责之大,甚至可以公然和廷尉唱反。
别看他现在是比千石军司马,论地位给廷尉正提鞋都不配,整个大汉可以有十几位,甚至是几十位军司马,但廷尉正就只有一位。
他本以为朝廷会给他个议郎,或者侍御史打发,没想到上来就是廷尉正。
只见张懿继续说道:
“此次宁安能出任廷尉正,除了皇莆嵩、朱儁二位将军出力,还有一人,等宁安前往洛阳后需登门拜访。”
“哦,是谁?”
**立马来了兴致,他就知道背后肯定有事。
“原司徒,现任尚书令杨赐,杨公。”
杨赐?
**愣了一下,很快想到了王允,如果他记得不错的话,这位原司徒杨公正是他舅舅王允的恩主之一。
想要混到好职位,果然还得靠后台。
张懿继续说道:“上月天子移居南宫,见杨公曾上书言黄巾事,时事境迁,大为感动,欲迁杨公为廷尉,杨公以非世代法家为由推辞不就,并在数日推举你接任廷尉正。”
以非世代法家为由推辞接任廷尉,然后推举一个非世代法家出身的徒子徒孙接任廷尉正,好家伙,既卖了郭家等世代法家面子得了名声,又通过廷尉正的位子在廷尉寺里插了一脚。
好家伙,感情是面子里子全都要。
不过张懿也是,先让丁原与他结拜,再告诉他升职的消息,也是一点亏都不肯吃啊。
“如今才十一月,朝廷的旨意可能得到明年,宁安不若先回一趟雁门,既回并州,不返乡可不行。”
**点头称是,直到傍晚才将二人送出大营。
大概过了两三天,天气略微好转,**将营中的防卫事务尽数交给了高顺,开始动身前往雁门。
待到十二月,他便不再回西河,而是直接由雁门前往洛阳。
也算在前往洛阳之前再次联系一下乡党。
因为骑着快马,再加上**本身就驻扎在西河之北,一行倒也不用花太久。
**的老家在雁门,具体而言在雁门马邑,属于雁门关外。
先秦时曾有驻军在此地养马,故称为马邑,汉武帝时也以马邑之围掀起北伐匈奴的序幕,是著名的边地要塞。
不过到了今天,匈奴南迁,原本防范匈奴的马邑也将主要对手变为了鲜卑。
……
**回乡的消息才刚传回马邑,一支大概近百人的队伍就从城中迎了出来,其间不乏有白发苍苍的老者,身披披甲,颇有些勇武。
骑在马上转身道:
“怎么样,人都到齐了吗?七郎这次返乡,可莫要让人看了笑话。”
“三叔公,您就放心吧,七叔公调任中枢,此乃张氏之幸,县中之幸,大家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掉链子。”
老者点点头,“这就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