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指捻红尘似水 笑谁恃美扬威-第2/3页
今日万三千早就令手下候在济东城‘神雁场’,不料李思睿竟然带来了这么多重量级人物,是以才有了万三千这一出。
“万三千见过诸位”,他先是行礼,随后对着李思睿道:“不想思睿先生竟然是儒家高徒,怪不得会对儒家道场一事如此上心,诸位是随在下进庄内小憩还是…”
张良迈步上前,拱手道:“有劳万大官人引路,我等还是先去向孔圣人行礼吧”,纵观儒家诸位,荀子年岁已高,不再主事,伏念性子沉冷,不适合接待外人,颜路性子温和,逢人都说好,也不适合接待外人,唯独李思睿与张良性子通透,待人接物更是一流,然张良为师兄,自然是他出面回答了。
“如此也好,诸位随我来”万三千说着头前带路了。
作为天下第一富人,万三千有其应有的排面,他安排了一架‘墨武神狮’搭载儒家诸位往东而去,神狮速度非凡,不过半刻钟便到了东海之滨,此处有一小城,张良见得城墙上的文字,心道‘果然’。
‘桑海之城’一直是万三千的属地,十年前他创业初期,耗费巨资向大明皇室购买此地地契,拥有了‘桑海之城’的经营权,此地本是济东城一部分,经过十年时间,万三千已将此地改造成了一座城中城,他倒是慷慨得很,这样一块宝地说送人就送人了。
众人穿街而过,城中居民早闻今日此城换了主人,是以今日街道旁站满了人,为的只是见识一下‘桑海之城’的新主人,若是长的不似好人,自然是收拾细软搬出此城,免得日后遭了祸害。待得见到荀夫子这般有高人风范的长者,李思睿、张良等俊美非凡的年轻公子,徐莲这等身段婀娜的女子,心下都是松了一口气,相由心生,这是任何人都懂得的道理,至于拓跋恪这样的粗犷男子,充其量也只是个跟班的,值得谁去审视。
万三千介绍道“此城长宽各有四里,城内居民九百五十九户,共计五千五百八十三人,这些住户不归大明管辖,诸位且先处理好儒家道场一事,其余之事我万家可暂时管理,诸位也可随时差人来接管此城”
“有劳万大官人了”张良谢道。
“此城中有一处好所在,名曰‘海月小筑’,乃是依山而建,倚海而就,诸位或可将此地当作留客场所,”行不多久便见到一座庄园,张良抬头巡视,未见得有匾额在上,方知万三千用意。
“此地便是在下准备好的儒家道场,诸位且随我来”。
李思睿见此座庄园内里层林叠翠,廊腰缦回,楼宇尽是勾心斗角,心下大为满意。穿过林间小道,映入眼中的是一座雄伟的大殿,儒家众人见此,心中各有所思。
“万某自作主张,将此处设置为儒家朝圣殿,诸位且看看是否满意”万三千介绍道。
万三千推开门,做了个请势,荀夫子当先而入,映入眼帘的便是儒家三圣,至圣先师孔子居中而立,亚圣孟子立于左,宗圣曾子立于右,只听万三千介绍道“三位圣人皆是以千年乌金经由工家圣手鲁妙子,妙手老板朱停连夜共同雕刻而成”。
荀夫子见了三圣,胸怀激荡,不禁念道:“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李思睿清楚恩师所说的正是‘天地君亲师’五伦真言,此处的‘君’非是普通君王,而是自伏羲女娲而始,继而炎、黄、尧、舜、禹、汤,再到周公、文王、武王等将人类从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引导至如今人类文明时代的伟人,与亚圣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不相矛盾的。
他拱手作揖,高过头顶,接着躬身道:“儒家后辈弟子荀况拜见先师”。
李思睿等弟子紧随其后:“儒家后辈弟子伏念、颜路、张良、李思睿拜见先师”。
拓跋恪、徐莲等人见此也是躬身行礼,不管他们是不是儒家弟子,儒家三圣总该是对此世之人起到了引导教化之功,向三圣行礼本是应该。
众人退出朝圣殿,李思睿对着荀夫子说道“恩师,此地既然要作为儒家道场,理应要有个相符的名字,况且若要开道场,定然是要令天下儒生皆知,不知恩师有何安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