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商之技-第2/3页





    这份杂志创办二十多年来,海夫纳个人资产从零开始到1975年已是数以亿计。这个时期是海夫纳人生的黄金时代。美纽约时报记者杜德莱·弗里曼曾写过一篇关于海夫纳如何成超级暴发户的报道,称这份杂志为美国出版业红灯区销路最、销量最大的色情杂志,它给原来一无所有的海夫纳带来了巨的财富。

    70年代中期以后,许多内容与《花花公子》相似的杂志,如《花花女郎》、《长廊》、《楼顶房屋》等出笼,纷纷与之争夺读者,这杂志在色情方面更是“后来居上”,内容更为“开放”。在这样竞争中,《花花公子》销量大跌。1972年,每月的销量是700万,到了1978年,每月的销量只有480万本了。广告费收入也直下滑。随之而来的另一个连锁反应是公司的股票在华尔街股市场上的连连下跌,从1972年每股价值25.125美元下跌至股2美元。

    为了挽救企业的颓势,海夫纳于1976年以50万美元年薪请了德力克·丹尼尔斯任公司总裁。

    47岁的德力克·丹尼尔斯知识丰富,对于杂志报刊行业的营业务非常熟悉,原是底特律自由出版社的执行编辑,此外,他还兼任奈特—里德报业公司的副总裁。出任总裁以后,他全整顿了公司的业务。克里斯蒂这时已经是公司的一名高级职,她也参与了这次调整。他们扩展了收费有线电视服务,进一丰富了《花花公子》杂志的内容,并出版发行了它的姊妹刊《奥》杂志。

    此外,丹尼尔斯还开辟了豪华酒店、唱片公司、赌场和书籍版公司,进一步扩展了经营范畴。花花公子公司成了一个规庞大的企业集团,特别是赌场的经营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经效益。其中,在英国伦敦和美国大西洋城的赌场给公司带来滚财源,令海夫纳喜不自禁。大西洋城的赌场耗资最为巨大,被称做“花花公子”皇冠上的宝石,投入了1.3亿美元,它建有500间豪华的酒店星级房间。伦敦的赌场则是达官贵人们出入场所,年获利超过1300万美元。

    这期间,《花花公子》杂志的销量也有所回升,1980年达到520万份。广告收入也有所增加。股票每股的价格回升到9.125美元。

    可是,好景不长,由于种种原因,伦敦的赌场被迫出售,接着《奥伊》杂志和美国新泽西州大酒店、威斯康辛州日内瓦畔酒店也相继出售。不久之后,那颗“皇冠上的宝石”大西洋赌场酒店由于违反新泽西州的经济管理条例,被美国政府勒停业,面临着被吊销执照的噩运。

    休·海夫纳眼看着他一手创建的花花公子企业帝国就要毁一旦了,他孤注一掷,决定让克里斯蒂就任总裁。

    海夫纳发表声明,宣布1982年4月28日,花花公子企业公的新总裁克里斯蒂和副总裁马文·赫斯顿走马上任。马文·

    赫斯顿原本是公司财务部门的主管人。休·海夫纳的任命引起企业公司内部以及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应。公司里的人对克里蒂能否胜任也态度迥然。

    克里斯蒂出任花花公子企业集团公司总裁一事引起了社会界的很大兴趣。多数仍持怀疑态度,理由是,这个企业正在挣之中,它需要一位更有经验、更有魄力的人来力挽狂澜。

    休·海夫纳没有理会公司内外的种种议论和疑问,他对自的女儿充满了信心。

    父亲和同事们的信任给了克里斯蒂莫大的鼓舞,她决心以实向仍持怀疑态度的人们证明自己的能力。她也深知这是一个艰的任务,鉴于自己的经历还很有限,她主动提出,在新成立的总办公室里,由马文·赫斯顿和她共同负担企业管理的责任。

    克里斯蒂担任总裁以后,努力摆脱垮台命运的威胁,她除了营《花花公子》杂志,又办了另外两种刊物。她积极邀请歌星、影星在她所办的杂志上露面谈话,利用明星效应来吸引顾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