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之艺-第6/7页
明成祖对外戚的约束很严,凡外戚“生事坏法”者都被处以罪。有一次,太子的妻兄张旭放纵家僮影响很坏。明成祖得,亲自召见张旭,对张旭说:“你是皇上的亲戚,最应该遵纪守,否则,我要罪加一等来惩治你。如果不这样,大家都去欺凌姓,天下怎么能治理好?请你当心!”
明成祖继承了父亲勤政的好作风,每天除了早朝之外,还有朝。明成祖认为早朝过于繁忙,没时间与大臣们交谈,早朝之他就把六部尚书留下来,与他们促膝谈心,交换各种意见,制相关的法律政策,然后推而广之。
明成祖认为人才是治国的栋梁,因此,不但三令五申地告诫部(任免官吏的机构)官员要把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而且指吏部官员对人才要做到“人尽其才”,即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有才能。明成祖曾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君子敢直言,不丢官丢命,因为他是为国家着想;小人阿谀奉承,只想升官发,因为他是为一己私利着想。”
为了把各地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朱棣诏令对全国各州县官吏进行考核,以九年期限为满考核,对那些在满考核中政绩著的官吏除嘉奖之外,都留在京城六部中任职。
明成祖讨厌阿谀奉承,喜欢直言快语。为了鼓励大臣们说话、说实话,明成祖不止一次对众大臣表白道:“国家大事甚,我一个人再有能力,也难免有忘记的和处理错的,希望大家现我忘记了就提醒我,做错了批评我,大家千万不要有所顾忌!”
一次,贵州布政司在奏折中写道:皇上的恩诏到达思南府,太岩山间都响起“万岁”的声响,这是皇上的威恩远加山川的灵啊!一些大臣听了这段话都纷纷向明太祖祝贺。明太祖面现悦,说:“在山顶上呐喊,千山万谷都会回应,这本是很平常的,你们想用阿谀奉承来讨我欢心,实在不是贤人君子的作为!”
明成祖在位22年,扩大了疆域,发展了经济,使天下得以大。闻名于世的多达两万二千多卷的类书《永乐大典》就是明成集全国三千多有名望的文人墨客编纂而成。
□赏罚分明李从珂含恨**
五代后唐的李从珂从小就跟随唐明宗李嗣源南征北战,立汗马功劳,被封为潞王。李嗣源死后,其子李从厚继位,史称帝。闵帝年纪小,朝政全由朱弘昭等人把持。朱弘昭将朝廷臣贬的贬、黜的黜,李从珂难逃厄运,于是在风翔(陕西风翔)起兵。朝廷闻报,立即派西都留守王思同领兵征讨。
凤翔城墙低矮不坚,护城河也很浅。王思同没费多少力气连克凤翔东西关城,直逼风翔城下。李从珂见形势险危,冒险上城楼向城外将士呼喊道:“我从小就跟随先帝出生入死,打今天的江山,如今朝廷奸邪之人当道,挑拨我们骨肉之情,我什么罪过,非要置我于死地呢?”说罢,声泪俱下。
王思同带来的兵将都曾跟随李从珂出征过,十分同情李从。羽林指挥使杨思权本来就跟朱弘昭不合,乘机大喊道:“大公(即李从珂)才是我们的真正主人啊!“率领自己的部队投了李从珂。杨思权进入凤翔城,呈上一张白纸,要求李从珂在克京师后封他为节度使,李从珂当即在白纸上写下“思权可任宁节度使”九个字,把纸交还给杨思权。消息传到其他还在攻的将士中间,步军左厢指挥使尹晕嚷道:“杨思权已经入城受了,我们还拼什么命啊?”将土们闻言,纷纷扔下兵器,要求归李从珂。王思同见大势已去,只好抛下军队逃命去了。
李从珂由败转胜,喜从天降,倾尽城中财物犒赏各将土,李珂又发布东进命令:凡攻入京都洛阳者,赏钱百缗(一千文为缗),将士们欢声雷动。
王思同逃回洛阳,闵帝惊慌失措。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康义率兵去征讨李从珂,结果全军投降了李从珂,引导李从珂杀入阳。在这种情况下,太后被迫下令废除闵帝,立潞王李从珂为帝。李从珂即位后,下诏打开库府犒赏将士以兑现出征时的言,哪知道库府空空如也,而犒赏所需费用高达50万缗。李珂以各种手段搜刮民财,逼得老百姓上吊投井;又把宫廷中的种器物,包括太后、太妃的簪珥都拿了出来,才勉强凑了20万,还缺五分之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