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之艺-第4/7页
这批美国客人受到了中国方面热情的款待。由于他们除了育访问以外还肩负着一项外交行动的特殊使命,很快受到了恩来总理的接见。4月14日,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这批国客人并作了讲话。他说:“你们为中美两国人民的关系揭开新的篇章,我相信,我们友谊的这个新开端必将受到两国大多人民的支持。”他颇有风度地停了一下,然后亲切地问道,“难你们不同意我的话吗?”美国客人爆发出一阵掌声,他们当场请中国乒乓球队访问美国,这个邀请马上被接受了。
尼克松与基辛格始料未及中国方面打开与美国的关系如此快,但他们也很快做出及时反应。就在周总理讲话后不到几时,白宫宣布放松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了21年的贸易运;放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货币和航运管制;对愿意访问美的中国人可以尽快发给签证。在这以后的两个星期,尼克松连续发出许多信号,表示美国准备同中国和解。
以后,经过美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的进一步穿针线,中美双方于1971年7月15日晚上7点30分同时宣布:周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美国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
小小银球终于撞开了中美之间关闭了23年之久的大门,一个新时代开始了。
正是从一个简单的小地方着眼,中美关系有了转机,这对中美人民来说,都是可喜可贺的。
□恩威并济巴顿治军有方
乔治·史密斯·巴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的杰出将、陆军四星上将。
巴顿治军甚严,但他同时又十分体恤和关怀自己的下属。
巴顿了解官兵对家属信件的关心,为此,部队专设了一辆邮递专,总是及时地把邮件送到每一名官兵手中。巴顿对于部队的食、换季服装、健康状况总要亲自过问。他曾给全军将士写过封私信,内容是谈如何预防和治疗一种叫做“堑壕足”的疾。巴顿总是喜欢在白天上前线视察,他说:“应该让士兵们经看到指挥官奔赴前线,而不要让他们看见他在撤回后方。”
1944年9月,美军统帅部命令巴顿的第3集团军向法兰克挺进,但德国人已在他前面布下了63个师,其中有15个装甲和装甲步兵师,而且利用法国人遗留下来的边境要塞和马奇防线作为自己的防御战线,进攻是异常艰难的。
9月5日,第3集团军的进攻严重受挫。3天后,德军突然发起攻,激战半天多,才被遏制住。双方的拉锯战打了半个多月。9月30日,希耶河以东的第12军第35师在德军一个军兵力的攻击,阵地岌岌可危,师长请求将部队撤到希耶河西。巴顿大发雷,坐上轻型飞机冒着枪林弹雨飞抵第12军司令部,宣布取消撤命令:“第35师必须与阵地共存亡,不能后退半步!”下完命令,巴顿又急速赶到第6装甲司令部,亲自组织部队发起反攻。结,第35师不仅保住了阵地,还向前推进了5英里。
进入10月份,天气一天比一天冷,由于美军的兵力有限,德火力猛烈,美军官兵只好在凄风苦雨中坚守阵地。部队中,非斗性减员大增,厌战、思乡、士气不振,如瘟疫一般在各部队中延。但是,巴顿的第3集团军是个例外——10月下旬,巴顿的甥因公来到第3集团军,他所遇到的每一个人都保持着一种“标准的军人状态”:胡子刮得溜光,头戴钢盔,系领带,打绑腿,皮靴擦得亮铮铮的。
11月份后,天空连降暴雨,面对美军的进攻,德军利用坚固工事和暴雨造成的有利形势顽强抵抗,但巴顿仍以不屈不挠精神指挥第3集团军攻克德军最坚固的要塞——梅斯。在军史上,1301年以来,梅斯要塞是首次被人以强攻手段占领。此后,巴顿战胜了恶劣的气候和复杂的地形,迫使德军从摩尔河、尼德河、萨尔河的防御阵地后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