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商之技-第2/7页





    他们趁热打铁,同一年年底又推出马沙利斯计划,以医生马利斯为主,准备开发13口油井,集资47.5万美元。结果,又一大获成功,13口油井中仅有4口干井,全年生产总值达300万美元。邦尼的事业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可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会完全一帆风顺,邦尼的事业也例外。

    前两次的巨大成功使邦尼雄心大增,他迫切地想大干一。1959年,一项新的开采计划又匆匆上马。由于判断失误,公在得克萨斯州历时4个月所钻的油井全部是干井,整整损失50万美元。

    这一沉重打击,使公司业务开始跌入低谷,不得不大量削减员,最少的时候只剩下3个人。可是,邦尼并没有气馁,他继续美国和加拿大之间不停地奔波,积极寻找机会,寻找理想的采点,以图东山再起。

    可是,邦尼的努力一次次遭到失败,在整整3年中,看不见点起色。就在邦尼几乎要绝望的时候,一个机会姗姗而来。

    1962年,邦尼在得克萨斯州一个小郡发现了一块满意的油田,可钻98口油井,每天可保证产油60桶。这时,公司财务状况已难以维持正常经营了,邦尼只好以每口井4万美元的价格批投资者。尽管这样,还是赚了75万美元,还清了债务。职工人又增加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股东麦卡特知道公司起死回生,赚钱,就想独占公司经营权。他假称自己患了癌症,将不久于人,要求退股和还清他的债务,否则便要全盘接管。

    邦尼及时识破了麦卡特的诡计,与他讨价还价,最后决定以期付款、每期5万美元的形式来还清他索取的35万美元高,条件是让麦卡特退出公司。麦卡特只得同意了。

    邦尼将“石油发展机构”改名为“麦沙石油公司”,准备向华街进军。

    1964年2月,他采取了更大胆的行动,上市集资,发行42股票,第一年营业额就达到150万美元,纯利43万美元。接着,又展开收购活动,收购了吉尔逊石油公司。

    1967年,麦沙石油公司的股票每股价值35美元,而在3年,每股的价格仅为6美元。

    麦沙石油公司的成就也引起华尔街的注意,人们普遍认为支石油股票有增值潜力,纷纷买进。

    1969年,邦尼又开始另一项收购活动:收购得克萨斯州的高顿石油公司。麦沙石油公司发行每股价值约8美元的新股交换赫高顿股票,并向愿意交换者赠送认购凭证,在未来的5年内可认购麦沙股票。这一着棋果然走得很妙,年内收购任务满地完成了。

    邦尼在华尔街的风云变幻中接连获胜。1971年,他的私人产大约有1000万美元。

    从1973年起,阿拉伯世界对西方国家实行石油禁运,油价渐上涨,每桶石油从3美元涨到13美元,1979年涨到35美,1981年则高达180美元。麦沙石油公司的利润也扶摇直上,日渐看好,成了美国最大的独立石油公司,资产总额达20亿美。

    1982年12月,邦尼一生中最大的收购开始了,目标是当时国排名第六的海湾石油公司。收购行动历时半年,成交价132亿美元。紧接着,邦尼得到华尔街的支持后,又收购了当年他在里做过小职员的菲纳斯石油公司。

    在美国,石油大亨不少。但像邦尼一样,屡败屡战,白手起家绝无仅有。邦尼以超人的毅力,赢得了人们的赞誉。

    □避锐击惰卡芬女士大获成功

    有时候,势单力薄的一方,只有避开强大对手的优势,才有可能争得一定的生存空间;同时,由于外表弱小,选择方向无人问津,也容易给对手造成错觉,使对手忽略其真正的实力,从而打败对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