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玩具上市
四个大车间,十二万平米,生产能力还是十分可观的,源源不断的成品被送入库房,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运到货柜码头装船运往欧洲和北美,泰晤士·哈德逊和兰登书屋那边早就做好准备,仓库和产品上架位置都已经安排妥当,只等货到就能直接开售。亚洲这边的销售是由马老板和胡女强人负责,距离相对较近,运输也快,算是最先开始铺货展开销售的。
玩偶一经推出,立刻在日本韩国新加坡湾湾等地引起抢购狂潮,这几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比较发达,消费能力强,直接被卖断货。欧美那边上市一样瞬间被抢购一空,根本供不应求,雷昊直接就开启周边产品的捞钱模式。
由于系统设计的玩偶比现在市面上所有玩具都要精美有趣,而且形象逼真,市场反响热烈,产品从生产之日起就供不应求。雷昊没有兴趣再开设新工厂,便鼓动赵大哥来开设代工厂,已经建好的工厂部分连带土地一起按照雷昊投资的价格打包卖给赵家,钱可以以后慢慢付给雷昊,雷昊把产品授权给他,收取一定的授权费,并且再借钱给赵大哥修建新的工厂。
赵大哥回家和赵爸他们协商之后,全家都同意干一把大的,产品卖得太火,要货的卡车天天在厂区门口排队等着装车,生产出来的成品根本没有任何库存,及其二十四小时开动,就像印钞机一样。
雷昊给出的条件太优惠了,完美的解决了赵家没有资本的现实问题,拿过来就可以生产赚钱,还是日进斗金,来回还借钱给赵家抓紧时间扩大车间规模,这种好事就是等于送钱给赵家人。赵家人很心动,却又有些犹疑不定,不是怕雷昊坑他们,而是总有一种抢夺雷昊家产的感觉,说好的帮助雷昊,现在一下子变成自家产业,用的全部是雷昊的钱,想想都很诡异。
雷昊对此的说法是,自己对经营生产没有任何兴趣,之前建立工厂是因为没有司机的产品以及现实的销售情况报告,雷昊也找不到人代工生产,只能赶鸭子上架自己来。现在情势明朗,随时随地都能找到代加工工厂,可是雷昊不想便宜外人,当然就是全程参与的赵大哥和大姐二姐享有优先权,不给他们给谁?
赵家人琢磨雷昊说得也有道理,雷昊实在不愿意干实业的话,那还真不能便宜外人。于是大家达成协议,雷昊将整个工厂地块加上之前已经建设好的四个大车间、办公楼和宿舍都一起转卖给赵大哥,没钱就先欠着,赚到钱再慢慢还,这样就让赵家人在启动资金方面不至于捉襟见肘,变相的扶持他们一把。赵爸也不再经营自家的店铺,一起参与管理,雷昊再借钱给他们继续修建新车间,厂区预留下六个车间的位置,还可以继续建,为扩大生产做准备。
现在雷昊就等于将代工厂问题解决,每种商品只需要定一个生产成本价,加上赵家的利润(不超过30%),和雷昊的授权费(不超过50%),以及税收四项加在一起就是每种商品的出厂价,销售代理商按照这个出厂价支付货款,然后自己组织运输以及销售,市场终端零售价不超过出厂价的150%,也就是整个过程在出厂价的基础上加价不得超过50%。
各个环节都捋顺之后,雷昊就可以躺着赚钱啦,平时管理一下设计部和市场营销部、财务部门就没什么事情,当然招人还是在继续,雷昊还没找到合适的管理人选。赵家那边忙得飞起,赵爸现在出任生产基地董事长,赵大哥担任总经理,负责生产,大姐作为行政部和财务部总监,二姐负责采购部,所有人都在为雷昊赚钱,当然他们自己也赚得喜笑颜开,产品不愁卖,就是生产跟不上,赵爸已经在抓紧时间修建新车间,机会来了就要抓住,这一波下来,赵家很快就能崛起。
赵妈现在是家里最轻松的,赵爸他们忙得不可开交,回家吃饭都没有时间,基本上都是在厂里解决,赵芝芝和赵小妹在学校住校,赵妈一下子就闲下来,倒是经常过来帮雷昊做做家务,许多时候都是雷昊和赵妈两人一起吃饭。赵妈现在主要人物开始向给赵大哥和大姐二姐找对象上面转变,这种事只有当妈的最操心,日子过得倒也充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