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缟纻金兰-第2/3页



    在韩叔同饱尝拳脚,带着一身伤痛踽踽独行的同时,紫宸殿内,中军长史张宗谅正向皇帝奏报北巡护卫兵马集结情况。

    本次北巡从东宫四府抽调卫士六百人,从虎贲、豹韬、鹰扬、监门四卫抽调卫士一千四百人,从天节、九斿、骁骑、万骑、抚远、平朔、清塞、宣武、兴德九卫抽调卫士八千二百人,兵部及兵器监在各军原有储备之外调拨、赶制刀四千八百柄、予槊二千五百根、弓一千四百面、弩九百张、簇矢十二万五千权、盾牌七百五十面、甲胄六百三十副,交付北巡大军使用。洛京府库调拔稻麦一万五千石作为北巡补给,预备马一万二千匹、杂畜八千头随军北上。朝廷还传令河北、河东各处军镇,选调精锐兵马,在上谷、云冈、昌邑三处沿边重镇集结,用以侧应北巡。

    张宗谅奏报完毕,皇帝对所奏之事显得漫不经心,未予指示,反倒关心起张宗谅本人。

    “张长史年庚几何?何年授官?”

    张宗谅不明就理,仍据实禀奏:“禀陛下,臣耻活人间四十五载,太和五年授武阳戍主、果毅校尉。”

    “因何功授职?”

    “太和三年冬十一月,臣在征北诸道行营前锋总管贺破胡麾下,随军于襄都击破雍世子叛军,生擒敌将一员。”

    “少壮之年,投军从戎,好儿郎!”

    皇帝忽然拊掌站起身,高呼赞语,大走到张宗谅身侧,抬手扽住其衣袖,边看边说:“可惜,赤绯如血,朕不喜。”

    张宗谅一时不知该喜该惧,茫然无措,稽首伏地,静待发落。

    “换身紫衣,好看些。”

    “臣……”

    正在张宗谅错愕之际,王恩已手捧一套紫色公服上前。

    “张长史,快谢恩吧。”

    宣政殿内空寂无人,惟闻叩首谢恩之声绕梁不止。

    文昌九年五月廿七日,中书省转发皇帝诏令,大都督府长史、汉国公陆晔升任左都督,中军长史张宗谅兼领大都督府长史、天节卫将军,晋位宁朔将军,赐紫金鱼袋。

    张宗谅骤然获得晋升,令朝野有过一阵骚动,也许是为转移众人视线,皇帝又紧跟着擢升了一批北巡随侍武官。东宫四府将佐、卫士几乎全员随行,不少人获得封赏,苏烈也在随行之列,升任备身副帅、越骑校尉。

    一日午间,重揆同苏烈在南薰殿廊下投壶娱乐,拿他晋升一事说笑。

    “阿烈,待到明年开春,你兴许就成将军了。”

    “殿下,太祖有遗训,非克城之功,不得拜将,非灭邦之功,不得入三品,如今四海升平,小臣只怕再过二十载也是拜将无望。”

    “孤本是说笑,你如此认真,真觉得在孤身边难以立功?”

    “那是,在殿下身边莫说二十载,臣只怕再过四十载也只能为殿下做一马僮。”

    两位少年大笑起来,全无君臣礼节。

    “阿烈,你放心,孤日后一定会让你建功沙场、封侯拜将。”

    “臣记住了,也望殿下莫忘了。”

    二人谈笑间,传来一片蹈矩的脚步声,重揆抬头看向声音传来之处,一位俊秀少年已走到二人近前。少年清丽雍容,韵致可怜,腰身如柳,若不细看,当真以为是那家卿贵府上的女公子。

    “殿下,兵部送来甲胄八十副,臣特来禀报。”

    “阿桓,若无旁人,可直呼孤为阿兄。”

    “臣不能逾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