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资待靡因-第2/3页



    韦贤不解道:“殿下要让韩文学随行吗?”

    “对。”

    “臣明白了。”

    韦贤任詹事甫满一载,之前与韩叔同并无交往,但韩叔同看起来与太孙关系匪浅,而且文笔极佳,詹事府公文多出自其手,即便他平日有些恃才自傲,韦贤依旧对他颇为倚重。赵逆案发后韦贤在坊府内清查相关人员,发现韩叔同平日与赵常离交往颇多。韦贤考虑到韩叔同与太孙的关系,且在刑部审讯后全身而退,因此没有将韩叔同列入革退名单。

    重揆随即准备离开,一直在一旁默不作声的少詹事宋元忠却在此时开口:“殿下、詹事,让韩叔同随行恐怕不妥。”

    宋元忠出身御史,执纪森严,不畏权贵,曾因得罪权贵受到贬谪。宋元忠平时在坊府话语极少,现在突然进言令重揆与韦贤都有些意外。

    重揆停下脚步,转身询问:“宋卿,有何不妥?”

    宋元忠鼓动嘴唇却未出声,悄悄瞥了一眼韦贤。

    “殿下问你呢。”听到上司发话,宋元忠拱手而奏:“禀殿下,韩叔同与赵逆颇有私交,为防万一,且命他在洛京留守。”

    重揆稍加思索,便出言替韩叔同辩白:“宋卿提醒得是。韦詹事同孤说过,韩赵二人是酒友,交情不深,再说三法已定谳,此案只涉及赵逆一人,与韩叔同无关,让他随驾并无大碍。”

    “殿下!臣以为赵逆心有不忿必然不止一二日,韩赵二人时常通宵酣饮,难说韩叔同不曾从赵逆那里听到污蔑殿下的悖逆之言,若他听到却不举发,那对殿下必有异心。为图万全,臣恳请殿下莫让韩叔同随行。”

    重揆还想维护韩叔同,可一时不知如何辩解,还是韦贤出面解围道:“宋郎,殿下自有分寸,时辰不早了,先送殿下回去歇息。”韦贤护住重揆便要离开,宋元忠竟直接挡在二人面前道:“殿下!韩叔同执掌东宫文案,熟知机密,若殿下执意让他随行,请先罢去他文学一职!”

    “宋詹事,不得无礼!”韦贤出言训斥,宋元忠悻悻而退。

    重揆被韦贤迎上轺车,径直返回兴福宫,一路上闷闷不乐。

    韦贤是一年前在礼部尚书任上兼领的东宫詹事,因他做过韩凤上司,赵逆案发时重揆还曾怀疑他也有牵连。

    为消除重揆疑虑,韩叔同曾细细分析过韩凤与韦贤的关系。韩凤作为礼部侍郎本为礼部尚书韦贤卿副,却加带平章政事差遣,权势竟越过上司韦贤,想必他二人在礼部共事时不太融洽,而韦贤转任东宫极有可能出自贺泰一党的运作,应当是为了让韩凤独掌礼部。韩叔同还进一步分析,凭韦贤之家门、资历及才干足够跻身宰辅,只是时运不济,而他本人年逾花甲,必然期望能在作古前当上几天宰相,一再重用自己应当也是想凭此亲近储君,方便日后擢升相位。

    韩叔同向重揆进言,可以设法成全韦贤多年宿愿,助他登上宰执之位,必能将他收为己用。重揆也觉得韩叔同言之有理,不仅平日与韦贤亲近,还在思考如何向皇帝举荐。

    少詹事宋元忠着实令重揆意外,往日不声不响,只知埋首苦耕,今日表现却丝毫不减言官本色。

    重揆回宫后先到南薰殿更衣,接着去了内坊局。内坊局统管东宫宫内之事,由长秋省分派一员少监兼领内坊令,官署设于兴福宫内。内坊局官署后堂内,内坊令怀忠向重揆呈上一纸名单,上面是此次随侍太孙北巡的东宫内官。

    “没有安排宫人?”

    怀忠没有作答,只是略微瞥向侍立在重揆身侧的幼禾,重揆随之向身侧转头,稍带愠色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