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回、燕南2军暗穴攻,玉明朝堂乱0官
在富有蛮夷与菁国特色的大殿上,北燕帝缓慢地踱着步子,同时还伴有一两声叹息,而殿外持刀的侍卫正在默默暗笑。
顺德十年,朱明七月四日
北燕土,燕南城,燕南县
戌正?日夕?阉茂
黑暗的城内在月亮的照耀下有了一丝光明。此刻的燕南城中万籁俱寂,街上几乎没有人,只有身覆皮甲的北燕士兵。
他们排成长长的队伍来回巡视街上的一举一动,整齐划一的步伐仿佛在提醒过往的零散行人:曌军已经兵临城下。
就在这一片貌似平静的夜幕之下,燕南城角的一处院子中,白璞瑜抱着一只褐色雀鹰,慢悠悠地摸着雀鹰背脊上的绒羽。
“这次可要靠你了。”
他站起身,猛然将雀鹰拋往空中。雀鹰在空中张开翅膀,轻轻拍打翅膀,乘着热风飞往城外。
一股窃喜与兴奋的情绪从白璞瑜心里流淌出来,逐渐延伸到四肢百骸,让他忽然之间感觉到疲惫像山一样压下来。不仅是那种连续神经紧绷数十年的**上的疲惫,更是心理上源自于解脱感的心力交瘁。
白璞瑜拖着沉重的步伐径直返回屋内,把门重重地关上。
呼,白璞瑜吹亮火折子,点燃了屋内的蜡烛,然后端着烛台坐在那张小小的床上。
他从床上的褥子下翻出几张信纸,皱着眉看了看,一言不发地把信纸揉成一团丢进桶里,然后再次吹亮手中的火折子,将信纸点燃。
望着被烈火慢慢吞噬的信纸,白璞瑜重重叹了口气。
“大曌万岁。”
摇曳的烛火下,白璞瑜瘦削的脸颊格外红润。
在燕南城外的草原上,人显得十分渺小,无论看向哪里,都是一望无际。远处曌军连绵的军帐隐约在山坳里模糊而难辩,带着一股让北燕人格外恐慌的气息。
此刻的曌军营中格外热闹,方子信望着漆黑的夜空,迫切的想要见到什么东西,可夜色朦胧,他只能看见远处影影绰绰、满是赤色火光的燕南城墙。
“等什么呢?”关汉白突然走在他的身旁,手里提着那根三尺长短的虎眼鞭,递过一张四方的小草纸。
“雀鹰放回去了。”关汉白淡淡道。
方子信与关汉白之前在玉明有过数面之缘,彼此都很友善:关汉白对待书生还是很好的,不像一些满嘴糙话的小武官,只会打打杀杀。
不过关汉白是一个耿直的人,他直言不讳地说道:“你不适合在军营里,每天忙于案牍的小文官更适合你。”
方子信暗暗佩服关汉白的敏锐,他接过草纸,尴尬的解释道:“太黑了,没有看见。”
关汉白清楚他之前的工作性质,他只是一个文官,不是他们这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武将。于是他也没有继续停留在这个话题上,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贤王在等你。”
方子信点点头,默默将那张卷卷的草纸展开,草纸上用密语写着几行小字:北斗星下,西北向,地下一丈半,直行六里。
方子信眯起眼,把那张草纸揣在袖里,抖抖袖子道:“贤王叫我何事?”
关汉白将铁鞭别在腰间,轻声道:“做了汤。”
“啊?”
周玉明看着面前铜锅下的篝火,嗅着香辣香辣的味道,鼻头一酸,打了个喷嚏。一旁的崔鼎满脸是汗,正端着茶壶猛灌。
“番椒放多了。”周玉明又打了两个喷嚏,连忙拿起一旁案几上的铜锅盖将铜锅盖上。
他和崔鼎、关汉白三人宰了只羊,将半条羊脊骨分开,扔到铜锅里熬汤喝。
煮到半截的时候,周玉明提议放些胡椒、番椒,结果放番椒的时候,关汉白一个手抖,掉了五六段番椒在里面。
“要不你吃点试试?”在三人呆呆的盯了羊汤片刻后,周玉明忽悠崔鼎说:“闻着味儿还不错。”
他说的没错,番椒的香气很冲鼻,香辣的味道使三人咽了口唾沫。
于是崔鼎试了。
他盛了一小碗羊汤,端到嘴旁吹吹,然后一饮而尽。在崔鼎喝下羊汤的五个弹指内,周玉明和关汉白一度认为羊汤是不辣的。
“辣不辣?”关汉白好奇的问道。
崔鼎摇了摇头,面容如常。
于是他们也一人盛了一碗,美滋滋的喝下去。在羊汤入口的一瞬间,两人立刻感受到浓烈的辛辣味,再加上胡椒的作用,两人没忍住,不禁将羊汤喷了出去。
羊汤喷出去的同时,一侧满头大汗的崔鼎发出一连串的爆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