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第4/5页



    “陛下……”此时由左都御史闵珪出来,想要劝阻皇帝的野心。

    朱祐樘抬手打断闵珪的话,继续道:“朕先前未提,除了安边侯和王琼之外,朕已跟阁部等人商议好,以秦纮总制宣大军务,镇所暂定于偏关。至于总制三边军务,以及未来是否要出兵之事,也要看火炮铸造情况,朕先前跟诸位卿家提到,要增调帑币以完成铸炮,诸位卿家如今可有何意见?”

    大臣们这才知道。

    原来皇帝一直在这里等着呢。

    怪不得先前西北看起来平安无事,皇帝却主动提出要增加铸炮的预算,感情皇帝已认识到西北非要主动出击作战不可。

    李东阳走出来道:“臣认为,如今当以固守偏关为主。”

    “为何一定要固守呢?”朱祐樘质疑道,“死守边城,鞑靼总会进犯,以偏关目前的局势,进退维谷,难道要丧失偏关驻守,而令鞑靼有机会长驱直入?若死守,以何为守?”

    朱祐樘又说出了他心中属意于主动出击的原因。

    偏头关的确是不太好防守,而且现在草原上各部族因为生存问题,除了完成内部兼并,就是不断袭扰大明的边关。

    说白了都是为了活命。

    偏头关靠王越的威势镇着,一直没出事,难道把朱凤他们调过去,一定能管用?

    既然守的话漏洞百出,还不如把战略调整为主动出击,把可能会出现的战场,从偏头关挪到草原腹地,至少也先挪到河套地区,比如说鄂尔多斯。

    李东阳足智多谋,此时也不好说什么。

    难道跟皇帝说,我们相信朱凤和王琼,一定能把偏头关给守住?

    还是说我们相信秦纮?

    朱祐樘继续道:“总制三边军务人选,这几日内,朝堂要先行商定,至于是否要出兵河套、如何出兵,着兵部拟定行军章程之法,内阁每日留一人值夜于值房,司礼监随时调军务急报上呈,无论时候有多晚,朕都会亲自阅览。”

    “是。”

    戴义出面替上疏几个被点名的衙门应承。

    皇帝的意思,眼下就已经是战时状态。

    你们也先别想怎么防守了,还是先想想以谁去总制三边军务,商讨怎么出兵给鞑靼人一个教训的问题,还要把耗费什么的都给算清楚,就算朕说过要不计成本,至少也先告诉朕,这场仗到底可能会损失多少。

    ……

    ……

    朝议结束之后。

    众大臣出了奉天殿,早就已经炸开锅。

    很多御史言官有打算去劝谏皇帝的……

    “……成化时,多乃因鞑靼屡屡进犯,不得已而为之,如今鞑靼几次犯境都是无功而返,若此时轻启战端,只怕遗祸无穷。三位阁老当劝谏于陛下,令陛下放弃出兵河套之议……”

    内阁三人,自然就成为众矢之的。

    以往谢迁还会说,你们行你们上,不行就别瞎逼逼。

    但这次他不会这么说。

    因为从这次的立场来说,文官已经成为命运共同体,大明出兵已难分什么利弊,是否出兵也各有好处,全看一个立场问题。

    如果谢迁跑去质疑这些御史言官,那就等于说他们跟御史言官站在了对立面,那以后谁还会听他们的?

    “张秉宽呢?”

    李东阳故意要把矛头指向张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