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封赏大会 三王并立



    未央宫

    面对刘彻的询问,刘屈氂依旧气定神闲,这段话他在府邸中已经排练数百遍:

    “启禀陛下,臣以为,此等功劳唯有封其为王才可与之匹配”

    这下子群臣算是彻底清醒了

    把刘策册封为诸侯王,把他赶出长安,这算哪门子封赏啊?

    还以为刘屈氂转身投靠了刘策

    果然老狐狸还是老狐狸

    看到群臣的反应,刘屈氂丝毫不慌,这也在他的预判之内,再次开口补充道:

    “然,念及其年纪尚幼,可允其留在长安”

    刘彻早已看透了朝堂上的人情世故,有没有过于惊讶

    他仍然保持沉默,因为还有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没有解决

    刘屈氂闭口不言,就是为了试探刘彻的态度

    看到刘彻欲言又止的样子,刘屈氂大概猜到了刘彻心里的想法,开口道:

    “陛下,元日将至,我大汉历年来都有在元日册封皇室成年公子为王的习惯

    据臣所知,皇长孙殿下去年刚及弱冠,却一直未曾册封

    若公子策先皇长孙一步为王,臣恐这对我大汉影响不利啊

    且皇长孙乃皇室嫡长子孙,离京恐不利大汉

    臣意,同时册封皇长孙与公子策为诸侯王,且均允其留在长安”

    群臣皆哗然

    由于此事涉及两个儿子,刘剧不便发言

    但是大鸿胪田千秋看不下去了,站出来质疑道:

    “陛下,虽其贵为皇长孙,然无寸功寸德,却与立下汗马功劳的公子策同等赏赐

    如此,恐人心难服啊”

    少府丞萧望之也站出来替刘策发声:

    “陛下,封王本非赏赐,纵容封王,也不应同时留守长安

    如此,不仅会使公子策寒心,更会使为我大汉立下汗马功劳的文臣武将寒心

    望陛下三思”

    虽然萧望之入仕不久,但是这也掩盖不了他满身的才华

    身为刘策的内兄,朝廷少有的坚定的刘策党

    刘彻觉得很有必要让他多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

    刘屈氂扫了一眼萧望之,一开始他就知道会有人反对

    他正是为了揪出朝廷的刘策党,日后慢慢算账

    刘彻见朝堂陷入僵局,知道是时候出场唱红脸了:

    “朕以为丞相与大鸿胪,少府丞所言皆有一定道理

    既如此,拟诏

    公子策治灾有功,封为汉中王,允其留在长安

    公子别苑改为汉中王府,配备护卫两千人,允其自主招揽门客

    另增食邑五千户,黄金万两,布匹,丝绸无数

    钦此

    另拟一份诏书

    皇长孙刘进发奋图强,忠贞不渝,且已及弱冠,封为济南王

    皇子刘弗陵年少有为,满腹诗书,虽年幼,然其才广为人知,封为城阳王

    其二人皆可留守长安

    望其勉之

    钦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