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火柴-第3/3页



    崇祯九年,1636年过去了,迎来崇祯十年,1637年。

    火柴生产线制造出来了,厂房已经提前建好了,匠头们和大师傅们一起组装调试。

    从移民中招收的男女工人旁观,好让他们长长见识,对以后要操作的机器设备了解一些,知道怎么运行和简单维修更换,之后培训起来也方便。

    生产线安装调试好,试运行时发现不少问题,赶忙修改好,直到能平稳运行,边试运行边给工人培训。

    有的机器设备加工速度快,有的机器设备加工速度慢,加工速度慢的机器设备再相应地制造出几台,直到能赶上加工速度快的机器设备产量。

    比如切火柴梗的机器设备产量很大,整理控制火柴梗插进薄铁板中的机器设备速度慢,一直用不完那么多产量,那就制造两台三台,直到能赶上切火柴梗的产量。

    十套薄铁板夹子不够用,那就增加到二十套。

    比如烘干车间,烘干火柴梗需要一个半小时,供应一批火柴梗只需要二十几分钟,那就把烘干车间规划一下,安排四套烘干设备。

    有的机器设备的产量有丁点富余,这样最好,不至于某台机器设备出问题,后面工序的机器设备都得停下。

    这才是流水式生产线,可以持续稳定批量高效的生产工业产品。

    机器设备特别复杂,甚至称得上先进,除了没有使用电力外,杨峥估计和现代那些落后地区的火柴生产线先进程度差不多。

    毕竟还在用火柴的地区,肯定相当落后,用的生产线设备一般都是几十年前的,咱这生产线肯定和他们的差不多一样先进。

    生产线复杂化了,生产却简单化了,容错率高,效率高,产量大,自动化程度高,不需要多少工人。

    用工人数不太多,只需要五六十个普通工人。

    几个工人给原木去皮,十几个工人运送添料,十几个工人操作机器,几个工人处理散落的火柴棒或废料,几个工人整理装好的火柴盒,几个工人负责码摞装箱。

    第一次配制发火药剂和摩擦药剂很繁琐,原材料准备不足,之后匠头们配置起来就简单了,原材料准备好,每天只需配制几百升的药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