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飞剪船-第2/3页



    杨峥想了想,除了增加长宽比外,好像没啥要增加的了。

    徐家造船厂的造船能力很强,只是不太适应别的船型,只熟悉造福船,研发设计能力有限,现在不宜增加长宽比。

    别的方面也不好再增加了,再增加下去,徐应林和工匠们要疯了,要崩溃了,说不定会撂挑子!

    得加钱!

    他们只是传统的老板和造船工匠,思想僵化,只会造福船,有一丁点修改都很难接受。

    让他们造增加修改了这么多设计的船,还真为难他们了。

    不过杨峥是船主,让他们造什么样的船,他们就得造什么样的船,不会造想办法也要造出来,除非不接受这样的订单。

    虽然大家要被杨峥逼疯了,但如果这种船型真的能造出来,并且很成功的话。

    造好后能多赚一些辛苦钱,以后徐家造船厂可就掌握了这种船型的完整建造方法,可就牛掰起来了,说不定会名留青史呢。

    以后这种船型如果普及火热起来后,更能拉来更多造船订单,赚更多钱!

    新造船技术包括增加长宽比、增高桅杆高度、增加桅杆数量、减少干舷高度、改善流线型、改善方向舵控制、修改炮位炮舱、增加炮位、增加进出货的垂直吊井、龙门吊、转杆吊、增加横衍宽度、增加改良升帆转帆方式、增加纵帆、增加风帆宽度和数量、增加转桅杆方式、增加减摇插板、增加减摇鳍、增加空心船艏。

    这么一列下来,杨峥竟然给福船增加了这么多新技术,真够牛的,真的把福船船型魔改到面目全非了!

    这已经不是福船船型了,而是正儿八经的飞剪船船型!

    以后就叫飞剪船了!

    要不是杨峥没有自己的造船人才,还舍不得把这么多新技术教给徐应林和工匠们呢。

    组建临时设计团队,徐应林和匠头们提供推算数据,杨峥提笔计算几天,飞剪船设计好了,各项数据推算出来,船体结构很合理,用料种类重量合理,达到设计要求和初衷。

    之后推算验证模型的数据,算出来后匠头们动手建造。

    只是六米长的小船而已,也不用建造的太细致,该有的主要结构有,次要结构可以不用,不漏水,外形建造一样就好了,两天完成。

    然后放在椒江里测试,众人坐小船观测,测试各种结果性能。

    最后只发现桅杆有问题,6米长的模型上装4根主桅杆靠太近,风帆面积那么大,后面的帆把大部分风力吸收,前面的帆接收不到太多风力,效率不高。

    模型都如此,设计的大船问题肯定更严重,杨峥无奈,只好改为3根主桅杆,一根船艏斜桅。

    重新安装桅杆后,桅杆与桅杆之间距离增大,后面的帆接收到的风量正常了。

    还是吨位不够大,船身不够长,够长的话就能放下4根主桅杆了。

    桅杆越多,可以挂越多张风帆,风帆面积更大,受风力更大,船航速越快。

    但风力吹到风帆上,会形成风力漩涡,风力漩涡体积挺大,几乎提供不了动力。

    前一根桅杆离的太近的话,风帆受风量下降,效率下降,还不如离后一根桅杆远一点效率更高。

    这时第二艘船彻底舾装好了,杨峥给起名家园号,刷上船名,船艏绑上大红花,放一挂鞭炮,整几坛酒,搞个小小的下水仪式。

    然后工匠力夫们,和从附近找来的力夫们,共三百多人合力,使用各种工具绳索,船下面垫上圆木,费劲把家园号推拉到椒江里,回收墩台,下水仪式完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