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 五代时期的新农村建设第一步
徐景通也没有忧郁很久,万管事就带着徐贵拿着资料过来了。
看着手上的材料,徐景通虽然做足了心理准备,但还是内心还是被shock到了。
看着泛黄的借条,数额都不大,最大的也就是借10两银子葬了父母的。零零碎碎地加在一起也没多少。说明万管事管理的徐庄还是没有出现大问题的,起码没有肆意盘剥佃户。
是的,通俗而言,整个徐庄土地的所有权都是徐家的,然后将使用权出租给了佃户,每年佃户上缴出产农作物的50%作为租金。
别乍一看这个50%的租金,也可以称作为“税额”都超过了后世的超额累进税率的最高标准了。但是在这个时代,成为佃户,虽然提高了地租,但是也在地主的“庇护”之下免去了作为自耕农所要承担的其他名目林立的税、徭役、摊派等等等。
在吏治清明,国家承平时期,那自然是自耕农有前途的。但在五代这种季世,还是老老实实当佃户吧。
并没有说佃户一定优于自耕农或者说自耕农一定优于佃户,这两类在泱泱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中,有一个统称的名词:农民。
看天吃饭就是他们的代名词,在风调雨顺的时候,也只是刚刚过着吃饱穿暖的基本生活,稍有不顺或者天灾,全家老小就要过得异常恓惶。
而他们又是从古至今的统治者们最为提防的一群人,因为只有在他们手里,才握有改天换地的力量。即使这个力量的使用需要献祭掉整个族群半数以上的人口。
王朝周期论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从两汉两朝各200年,到唐的289年,到两宋的各200年,到明的276年。唐代的时间长是因为有个安史之乱,明代的时间长是因为优秀的南美农作物的传入。不然的话每200年,华夏大地上必有一大动荡。
被迫生活在唐宋之交的徐景通没有想出来一个完整的计划来规避这一可悲的周期,他只是一个小布尔乔亚,没有想要把日月换新天,他只想用他知道的那个治标却不治本的方法来给这个时代带来一丝丝改变。
而现在,在这个农庄,就是他开始实验这个方法的起始之地。
内心的shock渐渐平息,徐景通对着万管事说道:“既然我来了,那你等会就去把这些借条给烧了吧。”
“烧了?!”万管事和徐贵一脸难以置信,他们不是没听过戏文,也知道有些新的东家会为了施惠,而将原本的欠债一笔勾销,来得到个好名声。但是那都是几千贯,上万贯的大动静。花的钱越多,这名声自然也越大、越好。只是现在就这几百贯的小钱,就算施惠了也没有轰动性,名声也捞不着多少好,属于那种吃力不讨好的行为。他想不明白。
“嗯,烧了。”徐景通淡淡地回答道。五代时期要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四字划掉)新农村,那第一步不就是与过去做个切割。出征都讲究个祭旗,这些借条就算是一个小小的证明,证明徐景通准备走这条前无古人,后不一定有来者的道路。
其他几人也是非常淡定,不就是发疯嘛,在这世道,人嘛,哪有不疯的,小case啦。周管事、钱管事和阿市、阿蓁的想法就是公子开心最重要。韩熙载的想法则是,不愧是我的学生,才12岁就有这样的发疯觉悟,不错不错。
领导发话了,理解需要去执行,不理解也需要去执行,难道领导还没你聪明了?抱着这样的心态,万管事“喏”了一声。
万管事不知道的是,有时候吧,确实,情况是会反转的。
“三百余户,一千多号人,不小啦。”徐景通看完之后,对着万管事说道:“带着我们整个庄子转转吧。我想看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