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黄教与红教



在刘敬峰的安排下,林然被送到了色拉寺山脚下的色拉村。

 此处的村民显得很热情,得知林然是去山上祈福的,又收到了刘敬峰给的钱,给他安排了临时的住处。

 第二天大早,吃过简单的斋饭,林然就徒步出发了。

 色拉寺所在的山,大概高五百米。

 现在还没有修建好台阶,但是由于拜访者多,已经走出了一条山道。

 前世的时候,色拉寺已经成为了三大寺庙之一。

 现在规模不算大,但资历和名声却已在外。

 在藏区,至少有一千所寺庙。

 六百年前,宗喀巴从青海来藏区,在色拉乌孜山修行。

 在其圆寂后,其弟子依山建庙,创建了色拉寺。

 色拉在藏语中的意思是“野玫瑰”,曾经的色拉乌孜山,遍地都是玫瑰。

 而今,乱石嶙峋,高远而苍茫,不仅玫瑰少见,连草也不多见。

 每年,色拉寺都会传佛弘法,普度众生,对山下村庄影响尤为深厚!

 即便林然这种对于佛教文化研究不深的人,也能领略到寺庙的深厚历史。

 哪怕再不懂佛教,来到色拉寺,也能参加与佛辩经活动。

 林然的印象当中,色拉寺是一处对于外界极其包

 容的寺庙,而今才知原因。

 再次来到寺庙门口,被一名小沙弥拦了下来。

 “施主,现在还没到对外开放的季节,请施主回去。”小沙弥严肃地说道,挡在了寺院门口。

 “小师傅,我是来找旦增欧珠大师的。”林然回了个礼,希望能得到通融。

 小沙弥满脸疑惑,问道:“你找住持干什么?他才刚回来,现在不方便接待客人,还请施主回去。”

 正在此时,一名年轻僧人走来,询问道:“纳木师侄,前院打扫完了,就去后厨帮忙吧。”

 小沙弥回了个礼,口中默念六字箴言。

 唵、嘛、呢、叭、咪、吽。

 林然顿时有些意外,他清楚记得,旦增欧珠念得是阿弥陀佛。

 他还以为这座寺庙,已经逐渐接受了中原文化。

 实际上他也知道,色拉寺是格鲁派,即黄教的寺院。

 建设于永乐十七年,可是期间也遭遇了一些打击,近几年才重新发展起来。

 “格桑师叔,有位游客想拜访活佛,我正在劝离他。”小沙弥指了指林然。

 闻言,格桑看向寺院门口。

 见到是林然,脸上挂满了笑意。

 “林施主,别来无恙。”

 有了格桑的邀请,进入

 色拉寺就再没问题。

 格桑一边带路,一边对林然说道:“几日前,活佛大人才回到寺庙当中,略显疲惫。今天正好是辩经的日子,若是林兄弟感兴趣,可以在旁听一会儿,如果不感兴趣,还请保持安静。”

 “好!”林然点头答应下来。

 上次着急救人,没有注意寺院内部的情况。

 现在才注意到,色拉寺地方虽然不大,但宏伟却不亚于大型寺庙。

 整座寺庙建设在半山,依山而建。

 寺院内建筑错落有致。

 由进门开始,分别为扎仓、僧舍,后面还设有著名大活佛的剌章宫殿。

 穿过宫殿,才出现了佛殿和经堂。

 格桑说道:“活佛大人正在佛殿当中与人辩经,寻常外人不得入内,不过,林施主与本寺有缘,现在我便带你进去。”

 林然默默点头,记得在他的年代,辩经是一项公开的活动,任何对于佛经感兴趣的人,都可以进入旁听。

 现在还是藏传佛教内部的活动。

 踏入佛殿,一尊巨型鎏金佛像印入眼帘!

 传闻当中,清代时期,活佛前往京城拜访乾隆爷,返回时,乾隆曾经御赐佛经、佛像、法器、僧衣、绮皂、金银器皿百匹,以资僧

 人。

 色拉寺内,还珍藏着十八尊由白檀香木雕刻的罗汉像。

 在佛殿大厅内,两侧端坐着两群僧人,他们的装扮有些许不同。

 虽然他们都穿着黄色的外套,里面披着红色的衬衣,典型的藏传僧人打扮。

 只不过,旦增欧珠我一边的人,带着黄色的帽子,披着红色坎肩。

 而另外一边则带着红色的鸡冠帽。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黄教对红教的辩经大会!

 辩经大会起源于佛教发源地,在吐蕃时期传入华夏。

 最初,是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辩经大会,而后,被作为传统延续下来,作为学经必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