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古寺结构,角梁位移值!



第二天,林然并没有跟昨天一样四点就出发,反倒是难得的睡了个懒觉。

 毕竟他又不是去祈福的,不用担心赶不上最好的祈福时间。

 一路拾级而上,来到葛仙寺门口,门口的小沙弥看到林然,立刻跑进去汇报方丈。

 随后,方丈带着亲传弟子出门迎接,表现的极为客气,以至于其他来祈福的人还以为林然是寺庙的什么大人物?

 当然,林然并没有在大殿停留,而是直接随着方丈来到了后院。

 在后院当中,站着一个身材魁梧满脸络腮胡的大汉,他的手里拿着一把铁锤,头上还印着他的姓氏“杨”。

 大汉正在指挥着他手下的工人在进行修复工作。

 但也只是小敲小打,不敢大规模动工。

 方丈将林然带到他身边,介绍道:“这位是附近最好的工程师傅,名叫杨宇。”

 “杨师傅你好。”林然上前和他握手。

 杨宇也回了个礼:“林兄弟,你好,听方丈说你对唐代建筑很了解,我们确实遇到了问题,想请兄弟不吝赐教!”

 “杨哥客气了,什么问题你细说便是!”林然礼貌地回答。

 杨宇微微一笑,对林然多了几分好感,本来还以为像他这个年纪,有了一些本事之后,就会拿鼻孔看人,没想到他

 还有此心境。

 不再拖沓,杨宇当即从公文包里掏出了一张图纸,在工地前的一张木桌上摊开。

 “这是我们建筑设计师根据以前的建筑绘制出来的效果图,但总感觉有些问题。”

 杨宇指着图纸上说道,“若是按照原来的布局,别说是地震,就是略微晃动,也会导致再次坍塌。”

 “不得不说,我们老祖宗的智慧确实高超!这里头的秘密和支撑结构,我们这些大老粗是真的看不透啊!”

 林然接过图纸看了一眼,顿时赞赏不已。

 杨宇不愧是特地请来的建筑大师,手下也很专业,绘制出来的图纸和原本的制式相差无几。

 但他也遇到了棘手的问题,就是承重柱的设计。

 按照原本的图纸,承重柱上粗下细,实际上很考验工匠的水平!

 好在前世,林然有幸见证了佛光寺东大殿的修复工作,而且当时是带了大量的先进仪器。

 由清华大学领衔,携带全站仪、三维激光扫描仪和手工测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大殿进行了全面的精细化勘察。

 将测绘的成果精度从厘米级提升到了毫米级!

 经过了完整的重新绘制,才模拟出初唐的风格!

 “实在难以想象,这样的木质结构,居然能够撑起这座寺庙。”杨

 宇叹气道。

 建筑材料和工艺,他倒是可以模拟出来。

 只不过若是按照已有的结构进行设计,怕是房屋很快就会倒塌!

 这也是他迟迟不敢动手的主要原因,只得让手下默默的修复外墙,小打小闹,无伤大雅。

 看完图纸的林然不禁莞尔一笑,心中已经有了初步计较。

 于是和杨宇分享道:“杨工,或许我们理解都错了。”

 “此话怎讲?”杨宇好奇地问道。

 “木结构建筑并非岿然不动的,它和钢筋水泥不一样,受温湿度环境变化很大,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产生微小的位移变化。”林然解释道。

 杨宇点了点头,他以前也参与过木质房屋的修缮工作。

 确实存在林然提出的问题,但是自己虽然能发现问题,却想不出解决方法。

 他们又怎么会知道这一千两百年来,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林然掏出了他画的建筑图纸,上面标注了些许公式。

 杨宇非常好奇,问道:“林兄弟,可否借图纸一看?”

 “请便。”林然本来就是带图纸来和大家分享的。

 在图纸上,林然标注了他猜测的高宽,都是取整。

 但是他却通过公式推算出了千年前的具体位置。

 而且在图纸上,还标注了所有可能

 发生位移的木质结构的位置,林林总总居然有七十多处!

 如此庞大的工作量,杨宇都难以胜任,恐怕让手下的工程师画三天三夜都难以画出来。

 眼前的少年是如何做到的?

 杨宇看完林然绘制的图纸后,显得异常震撼!

 “林兄弟,这是你推测出来的吗?”

 如果之前他手下画出来的图纸,有可能导致房屋坍塌。

 但林然所设计的结构,只能用完美来形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