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三星堆的文物?究竟是谁穿越了?



林然来到摊位前,此时老板正在和其他顾客讨论。

 瞥了一眼林然,穿着朴素,年纪轻轻,应该不是什么大客户,只是习惯性的低声说了一句:“小兄弟,请随便看。”

 林然蹲下来,仔细端详起了那个青铜人灯。

 青铜人灯起源于战国时期,目前人们普遍认为人灯始于秦汉时期,直到九十年代战国时期考古水平上升,从全国各地出土战国时期的人灯,才逐渐还原真相。

 这个年代的人灯,如果是真货,那必然是摸金校尉私下摸回来的。

 若是真品,必然价值连城!

 手上的人灯,造型别致,颇有青铜感。

 不过,林然还是认出了手中的是赝品,因为风格和文印截然相反。

 一看就是仿制专家,可惜被文献限制了发展。

 发现青铜人灯是赝品后,顿时失去了兴致,继续看其他的商品。

 这家摊位的货物还挺齐全,从铜币到铜像,应有尽有。

 极有可能是从一家收来的。

 林然再拿起一枚青铜簋细细端详起来,可惜只有青铜簋。

 摸上去,一股冰凉感觉瞬间沿着手臂上来,倒有几分历史的厚重感。

 从商周年代来,簋不仅是放置食物的食器,更是用于宴请、祭祀的礼器。

 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官阶越小以此类推。

 簠簋,

 也被用于形容人有天降之才。

 因此,青铜簋也在华夏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

 最早的青铜簋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若是西周青铜簋,放到后世拍卖会,几千万的价格轻轻松松。

 林然蹲在青铜簋前面,凑近身子仔细观察。

 眼前青铜簋腹部有横条纹,林然一眼就看出这是西周中晚期盛行的铭文。

 底端锈迹点点。

 “老板,我能拿起来看看吗?”

 正在和顾客讨价还价的老板,对青铜簋显然极为重视。

 对林然说道:“没有手套可不行,别弄脏了。”

 林然从口袋中拿出鉴赏用的手套,他可是有备而来。

 手上有水分,容易让青铜器产生氧化,爱惜也是正常的。

 见林然准备齐全,摊贩倒也没为难他,继续和周围的顾客讨价还价起来。

 林然拿起来细细观看,单是从外表几乎和真品别无两样。

 将其倒过来,腹部还有一圈铭文。

 可见这并非一般食用簋,而是在求雨祭祀等重要节日上使用的青铜延簋。

 但是,包浆的色泽明显就太过鲜艳,像是现代的工艺品。

 再往下看,范法铸造的青铜器,表面较严密、光洁。

 而这簠表面有缩孔,林然已经确定,这就是仿文献的伪器。

 略感遗憾地放下,若是真品青铜延簋,销路不成问题。

 再看看他摊位上的其他货物,均已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可惜都是假货。

 敢情小摊贩是遇到造假专家了,收来这批货肯定不便宜。

 对于复制品,林然兴致缺缺。

 正准备离开,却在不经意间看到摊主放在摊位后面的一尊青铜雕像。

 重生之前不久,他才从新闻当中见过三星堆出土的文物!

 其中就包括数尊雕像,和印象当中别无两样。

 在雕像前面是一个青铜头像,平头头像上覆回字纹纹平顶冠,面容消瘦。

 小摊贩和旁边的客人已经讨价还价结束,顾客显然对他开出的价格不满,空手离去。

 小摊贩叹了一口气,嘴里还骂骂咧咧道:“切,又是个不识货的东西。”

 他给自己点上了一根烟,才注意到林然还没有走。

 只能干忙换上一副商人特有的笑意,继续开口问道:“小兄弟,你看了这么久,可有相中的货?”

 他的话将林然从思绪中唤回现实世界。

 林然远远看去,铜像表情凝重而肃然。

 只是由于历史久远,暂时不清楚这头冠的意义。

 如果说是假货,未免也真实得太离谱了些!

 最重要的是,按照历史轨迹,三星堆遗址至少还有二十多年才会重现天日,又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当前也没有相关文献表明,仿制品

 更是无稽之谈!

 毕竟谁会去耗费精力造一个不存在的假货呢?

 这可把林然给弄懵了!

 但直觉告诉他,这东西绝对大有来头。

 小摊贩出摊不久,实际上已经摆摊接近半个月时间了,每天背着厚重的青铜器来来回回,身体也很疲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