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女孩的来历?红透半边天!



郑学茗注视着眼前的少年,想从他的眼眸里了解更多事,却因为女婿莽撞,不知从何开口。

 林然自然看懂了郑学茗的犹豫,率先开口道:“宋老言重了!”

 “小子也不过是爱好古玩而已,今日有缘得遇这尊鎏金铜佛像,才出了点小插曲。”

 “但既然是郑老的女婿,此事,也就算揭过了!”

 言罢,还颇有礼节地对着郑学茗拱了拱手。

 郑学茗和杨建龙两人都愕然地看着林然,年纪轻轻讲话却滴水不漏。

 周围人则是议论纷纷,开始讨论起林姓收藏家,却均对不上号。

 站在林然身后的女孩,也是露出了原来如此的表情,微笑了一下,把名字记在心中。

 “鎏金铜佛像?”郑学茗更在意的是林然提到的文玩,他急切地问道:“林兄弟,可否借老夫一看?”

 “在那。”林然指着王小四的摊位。

 郑学茗几乎小跑过去,从摊位上拿起铜佛仔细观看起来。

 端详一番,赞叹道:“这佛像细眉长目,大耳下垂,表情庄重而又柔和。”

 “菩萨肩宽腰细,莲瓣宽肥,呈一周对称分布。”

 “是大明宣德款铜佛像,林兄弟果然好眼

 力!”

 郑学茗几乎不会看走眼,在古玩圈异常出名。

 此言一出,周围人立刻诧异不已。

 单纯从外形看,这佛像像极了工业制品。

 经历了七十年代的艰苦创业,人们对于神佛的信仰已不如当初强烈,甚至有厂商佛像做成香炉贩卖。

 大部分经过王小四摊位前的买家,也注意到了铜佛,均走眼,认为不过是垃圾品。

 杨建龙心中一喜,在郑学茗耳边悄声说道:“爸,我没看走眼吧,确实是好东西。”

 “你闭嘴。”不提这件事,郑学茗气倒消了不少。

 他将铜佛放回摊位,对林然更加佩服。

 年纪轻轻竟有如此眼力,真的是普通人家子女能做到的吗?

 "林兄弟好眼里,这尊佛像放在集市中,很容易被人当做破烂,因为它外形看上去就是仿制品,你是从何看出它的价值的?”

 若不是林然提醒,郑学茗只会撇一眼铜佛。

 因为铜佛的造假实在太容易且泛滥了,尤其是晚清时期的铜佛,收藏价值低。

 更别提工业时代的仿制品。

 林然解释道:“我和宋先生初看佛像保存的都极为完好,看上去连表面的鎏金都只有细小的剥

 落,也以为是近代仿制品。”

 “但从佛像的造型来看,明显与清代的仿制品有所出入。”

 “晚清时代起,佛造像就解决了鎏金泛红的工艺,而眼前的佛像没有任何相关迹象。”

 “因此推测其为清朝前的作品,底部的印证明了我的猜想。”

 “这正是明宣德时期的铜鎏金释迦牟尼得道像。”

 话音既出,全场雅雀无声。

 不仅仅因为宝物的价值,更是为眼前少年的专业说折服。

 郑学茗眉头微皱,他显然低估了这佛像的价值,没想到竟是如此程度的宝贝。

 可惜女婿先得罪在先,不便当场开价。

 更是心中产生了结识眼前少年之意。

 林然身边的女孩听完林然的解释,对眼前的少年更是佩服不已。

 她家中也藏品无数,从小耳濡目染,但她却全然看不出其中门道。

 听到林然娓娓道来,学识眼力可见一斑。

 郑学茗正不知说何缓解眼前尴尬之时,才注意到林然身边的女孩。

 他好奇地问道:“林兄弟,袁小姐,莫非您俩是一起来逛古玩市场的?”

 如果是袁家的人,那就可以理解了。

 世家门阀,是解放后就入住京城的

 第一批人。

 而袁家,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袁家太老爷,在部队中担任将领,在战争年代中战功赫赫。

 用红透半边天来形容袁家再贴切不过。

 旧贵族阶级早已随着分土地的时代结束了,俗话说得好,三代养成贵族。

 碰巧,袁小姐是袁家的第三代传人,身上的贵族气息隐而不发。

 但立刻换来了双方异口同声的辩解。

 “不,不是的。”

 两人异口同声地讲出这番话。

 女孩忽然脸红了,她摆摆手解释道:“我和他刚认识。”

 “哦。”忽然,郑学茗想到刚才杨建龙还跟袁小姐道歉,瞪了他一眼。

 幸亏人家大人有大量,否则,杨建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