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恶战起兖州受灾 行仁义幽州易主-第3/3页
为了安抚公孙瓒,袁绍本来还会资助一些粮食,至从公孙越南下之后,冀州的资助也断了。
公孙瓒缺钱少粮,必然会找刘虞索要。刘虞对公孙瓒不满,故意拖延,致使二人之间矛盾越来越大。
刘虞当幽州牧以来一直推行仁政,他不喜欢打打杀杀,更反对公孙瓒那样动不动就屠村屠城,他坚信仁义必定战胜残暴。
近段时间,公孙瓒因为军中缺钱,故此袭击了乌桓的一个小部落,偏偏那个部落受到刘虞的庇佑,部落头领私下没少给刘虞送钱,俩人关系十分密切。
刘虞认为公孙瓒嗜杀成性,已成幽州祸害,如果不尽早除掉,将会后患无穷。
为了消灭公孙瓒,刘虞暗中集结了许多人马,打算寻找机会突袭右北平。
时机很快出现,不久前,辽西境内出现大批叛军,那里是公孙瓒的马场所在地,他立刻带着人赶去了辽西。
刘虞见时机已到,立刻点兵出战。
刘虞觉得自己是仁义之师,必然可以战胜公孙瓒这个残暴不仁的家伙,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像公孙瓒这种人,除去他的爪牙之外,根本不应该有人愿意追随他。
刘虞的仁义大军一口气杀过了渔阳,刚刚进入右北平地界,就与公孙瓒的队伍遭遇了。
原来有人暗中传信给公孙瓒,将刘虞的动向告诉给他,这才让他及时返回右北平。
两只军队在右北平境内展开厮杀。刘虞的军队很多都是新招募的壮丁,这些人根本没打过仗,他们见到敌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害怕,一旦敌人冲上来,他们就用手中长戟乱戳,生怕被人家近身:一旦对方被他刺伤,他们就会手抖:一旦敌人冲到跟前,他们就会后退:一旦有人后退,他们就跟着跑。
面对这些如惊弓之鸟般的壮丁,公孙瓒的军队简直是杀神一般,他们经过无数次战争洗礼,早就从恐惧变成了麻木,这些麻木的士兵渐渐从杀人中寻到快感,他们看到血就兴奋,听到惨叫就高兴,眼前的壮丁成了他们发泄的工具。
眼见着壮丁一排一排的倒下去,刘虞束手无策,只能让身边人大声念诵讨逆文,用来激励士兵。
这讨逆文是刘虞在出兵之前用来鼓舞士气的,他请幽州名士执笔,经多次删改,终于得到这篇慷慨激昂的讨逆文书。
临出征之前,他亲自拿着讨逆文书,对着千军万马高声吟诵,声音慷慨激昂催人泪下,虽然士兵们一脸茫然,刘虞却认为他们那是悲愤的表现。
当刘虞发现战场上的士兵毫无斗志,历时想起了他精心准备的讨逆文书,他觉得士兵们对公孙瓒的罪行不够了解,正义感没有被激发出来,于是便叫十几个大嗓门对着士兵吟诵讨逆文。
士兵的吟诵和战鼓声、惨叫声、喊杀声混在一起,听的人头昏脑涨,搞得战场如同菜市场一般热闹。
大将鲜于辅看出大势已去,请求刘虞赶快撤军,再要拖延下去,只怕会全军覆没。
刘虞不服气,他叫人将三面“仁义”大旗送到最显眼的位置,坚决要让仁义照亮整个战场。
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刘虞的仁义没发挥任何作用,眼见着公孙越的队伍已经杀到刘虞军后方,刘虞的士卒望风而逃,只剩下几千精锐护着刘虞指挥作战。
鲜于辅自知再也不敢拖延下去了,他叫人强架着刘虞退出战场,落荒而逃。
骑术精湛的白马义从将刘虞军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刘虞骑着战马拼命地跑,越跑越快,渐渐周围只剩下他一人,他漫无目的的朝前跑,不知不觉跑进山里去了,从此再也没人见到过刘虞,也不知是死了还是没脸见人躲起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