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杏儿(2)-第2/3页
平河镇原本是平河边上第五个村子,早先叫做五镇。这里河面水稳,最先有了渡口,后来又建了码头,随之沿河开起了各式货栈商号、酒家茶馆,成了平河一带最热闹的镇子,名字也被叫成了平河镇。
色香阁的熏鸡不但味道好,而且特殊熏过之后还不易变质,放上几天也不走味。平河镇水陆交汇,东西有赶路的到这要站脚,南北有跑船的在这要装卸,路过的人多会包上一只熏鸡带到路上慢慢吃,或者带回去给家里人。
熏鸡的秘方是顾五爷出的,当初顾五爷给苗善芸这个秘方的时候就说过:这东西最适合在平河镇这样交通中转的地方做,容易做出招牌,所以当年他才用了心,特意讨来这个方子。果然没多久平河熏鸡的名声就传开了,被人当成平河镇的一个特产。
不过苗善芸这生意也不是一帆风顺,顾家在镇上也开酒楼,又是坐地户,看她这边生意好就有人开始故意给她添乱。捣乱无非也就是找些镇上的泼皮无赖去吃个霸王餐或者戏弄一下伙计,不会太过分,但一开始却搞得店里的伙计和掌柜接连走了好几波,加了工钱都不好雇到人。
但是后来苗丛善和李全保一起到了平河镇,过了不久就没人再来色香阁捣乱了,苗善芸也得了个还算响亮的名号,苗三姐儿。
苗丛善到了平河镇就没心思读书了,他爹是西九村最大的地主,堪称是土老九的首富,从小就不知道什么叫省钱,到了平河镇终于找到了花钱的好地方。
新学堂里的学生分两种,一种是家在镇里的坐地户,另外一种就是周边乡里过外来的外来户。坐地户当中什么成色的人都有,外来户这些学生家里基本都像苗丛善这样,全是各方的地主大户。
苗丛善和李全保在学堂里很快结交了四方乡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窗好友,最大的爱好就是聚上这些好友出来到处散钱。
李全保虽然没钱,但他人脉一点不比苗丛善差。李全保到了平河镇最爱听书,一有空就拉着苗丛善往茶馆跑,在茶馆里听完了还不过瘾,回到学堂他还要再给大家讲一遍。李全保再讲起来就不光是复述了,这时候情节全由着他去发挥。
比如说李全保刚在茶馆里听的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段子,回到学堂再讲他就可能插上这样一段:鲁提辖在潘家酒楼搭眼一看便看出这卖唱的金翠莲不是正货,听完她的话就更确信这女子品性不端。若问她话中的破绽在哪?咱们前文书中有讲,九纹龙史进遇到鲁提辖之前在少华山上有三个结义兄弟,这三位好汉手下聚着七百喽啰,那华阴县的官府不敢捉拿,因此开出三千贯悬赏这三位好汉的人头。这金翠莲自报许身文契三千贯,一介常人家女子如何抵得上三位山大王的身价?若不是她在扯谎,那就是她明知文契不实也贪图这家富贵。鲁提辖闯荡江湖,自会识人,既然是看出了金翠莲眉眼不正,那为何还要替这女子出头?若不是他也图上了金翠莲的姿色,就是他与那镇关西另有嫌隙要借此出头。鲁提辖究竟是看上了翠莲那几分姿色,还是要借机敲打镇关西,咱们下文书中另外有讲。
李全保这样一发挥,每次都会扯出些不一样的东西,但是不管扯出多远,里面柁梁扣结这些说书的门道还都不少。因此学堂里这些人就算之前和他一起在茶馆里听过一遍,之后也还爱再让他讲。
李全保最爱去的地方除了茶馆就是色香阁,他和苗丛善都爱吃平河熏鸡,但李全保去色香阁不光是因为喜欢吃平河熏鸡,更喜欢去那帮三姐干活。苗丛善到了自家三姐的店里自然不会客气,但是李全保不好整天跟着去白吃,于是他每次都主动帮着干些活。
苗善芸这店里这时已经不缺人手,但她这熏鸡用的是秘方,关键的地方就在于最后熏这一道,火候和时间都有讲究,用料更不能让外人知道。因此这一道苗善芸必须亲自下手,这里面的配料她连弟弟苗丛善都不告诉。
但是苗善芸却没把李全保当外人,熏制全鸡和鸡杂不但让他给自己当帮手,还把白蔗糖和其他香料的配比一五一十全告诉了李全保。从此李全保每天一到熏鸡的时间就去帮三姐干活,宁可旷课也不旷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