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杏儿(1)-第2/3页



玉贞平时舍不得动钱,多了她也确实舍不得,但是全家嘴上紧紧,再加上多出杏儿这份劳力,供孩子读上三年还不成问题。三年之后到地里再摔打些时日,刚好也就到了让他成家的年纪。然而谁都没想到,三年私塾李全保就读出了个名堂。

听说李全保进了举的时候,他爹老李和他娘玉贞顿时都懵了,半晌都没反应过来,根本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这消息是苗家大老爷亲自带过来的,又不由得他们不信。

苗家大老爷是西九村最大的地主,周边人见了都要喊一声东家,老李也是种着他家的地。见东家大老爷忽然上门,老李赶紧恭敬地站到身前打招呼:东家来了。

苗家大老爷平时在村里不怎么爱笑,话也不多,但这时笑着对老李说:你家全保要进新学堂了,以后要到镇上去读书了。

李全保这时刚读完三年私塾,要下地干活了。他们家也只打算供他三年,当时准备着让他先干两年农活,然后赶快和杏儿圆房生娃。杏儿早就正当年了,玉贞已经开始盼着早点要上孙子了。

老李没弄明白东家是什么意思,心想也没打算供孩子继续读书啊,小心说:孩子能认几个字就行了,再读也没啥用,我也供不动啊。我是打算带他在地里先干两年,来年年底赶紧和杏儿把事办了,都这么大了。

苗家大老爷早知道他们家是这个打算,也知道这老李在家不做主,看了眼玉贞说:还种什么地啊,杏儿早就是你们家媳妇,放在家里还能飞了?我告诉你吧,你家全保这就是进了举啦,举人你知道吧?以后读书一文钱都不用你出,人家还能拿俸禄。

这一年新学办到了平河镇,苗家大老爷说的新学堂就是新学的学堂。按照办学的规矩,只要以前读过三年私塾的孩子都可以报名进新学堂,不但免费还包吃包住,另外还会发一些日常用度的薪水。

乡里人当时大多还不清楚新学到底是怎么回事,只知道这是总督奉命在找人办学。听说进了总督办的学堂立刻就可以拿到官家俸禄,以后还有机会任职当差,许多人就觉得进了新学应该是和过去的举人差不多,至少也相当于一个秀才了,秀才都不是个个都有俸禄的。于是乡里富家大户纷纷走起门路,都要送自家子弟进新学堂,原本免费的学堂,仅入学资格就在暗中被抬得老高。

李全保他们家根本不知道有这个事,就算知道也轮不上他们这样的人家。苗家是西九村的大地主,在左右乡里都算数得上的大户,自然要托人送自家孩子进新学堂。

可苗家大老爷这个儿子苗丛善却说什么也不去。苗丛善原本就不想读书,更不愿意去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去继续读书。劝到最后苗丛善提了个要求:除非让李全保也和我一起去。

李全保比苗丛善小五个月,当中跨了一个大年,不是一个属相。俩人在村里是从小能玩在一起的一茬孩子,后来一起去邻村上私塾,西九村进私塾的就他们俩。

苗丛善和李全保关系好,两人从小就常在一起,后来到外面上学几乎形影不离,无话不说。有一次李全保问苗丛善:以后我要是娶了你三姐怎么样?苗丛善说:那我就娶你家的杏儿。

溯着平河向上数,河西边第九个村子就是李全保和苗丛善住的西九村,再往北就是一片大山了。西九村这地方不穷,但是偏僻,村里人除了种地基本没别的营生,这里的人在外面被称为“土老九”。

土老九实际也算不得什么贬低的称呼,只是说西九村那边的人老实或者有点憨,调侃起来也不过是说那边人除了种地和生娃没别的心思。但是苗家先后出来的姐弟俩再加上李全保却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土老九的这种印象。

苗丛善那个三姐叫苗善芸,是他二叔家的堂姐。苗善芸十五岁嫁到了平河镇,夫家姓顾,在当地经营着不少产业,镇上最大的酒馆平河楼就是他们家的。

苗善芸的丈夫在家排行老四,顾家老四性子温润,平时什么营生都不干,就爱喝酒。但是他不贪色也不沾赌,算不得败家,这辈子就算什么都不做,守着分到的家产也足够他用了。只不过他有个习惯,喝酒经常喜欢到妓院里去摆席,因此在镇上名声不算太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