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把事情搞大



严乡长有些意外,“乔建国同志,余大发家的情况,你是知道的,你这不是为难我吗?”

 余大发也是一个农民,可他老丈人却是京城的老干部。

 余大发这人最大的本事就是哄女人开心,所以同为下乡女青年,他老婆赵小玉选择了留下,而顾青青选择了跟人跑。

 乔建国知道,现在要和平解决这事并不难,可要严乡长把余大发治罪,的确是在为难他。

 “严乡长,你不是一直想让我带领乡亲们致富吗?”

 严乡长思虑片刻,“你真愿意把你养鹌鹑的技术拿出来?”

 “养鹌鹑其实并没有那么难,大家多尝试几次,自然就知道了,难就难在卖个好价钱。

 只要余大发得到应有惩罚,我不但教乡亲们怎么养,我还包他们销售无忧。”

 严乡长想了想,乡里地势偏僻,除了大山还是大山,养殖种植是唯一出路。

 种植销路窄,还要看老天脸色,要想让整个乡走在致富的前列,搞出政绩,就只能靠养殖了。

 可余大发能量不小,自己要把他治罪,就必须借他人之力,损耗自己的能量。

 “乔建国同志,这事与你有关?”

 乔建国不否认也不承认,“严乡长,现在已经是十月份了,过了11月份,天太冷,育苗就难了。”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严乡长头皮一硬,“那你去告诉陈光标,让他不要鲁莽行事,乡里会给他一个交代的。”

 乔建国却并没有说这话,他只是找到了陈光标,拍了拍他的肩膀,“标子,以后你就是我乔建国的亲兄弟了。”

 “各位记者同志,以前也总是有人问我,为什么我敢拿命来养奶牛、制酸奶,和伊力对干,揪着三鹿不放,扛着各种压力造咱们国家自己的特优奶粉。

 今天我就告诉你们答案,因为我陈光标知道,如果我倒下了,乔建国也会培养我的儿子坐在这里。”

 多年后,龙国第一**业公司,龙兴乳业执行董事陈光标这样说。

 “闺女,你说老爸我这样做值吗?”

 现在,也就是1983年11月1日,乔建国却有些怀疑起来。

 余大发判了,故意伤人、致人6级残废,且情节恶劣,判处有期徒刑15年。

 这也就意味着他要履行和严乡长的约定,带着父老乡亲一直养鹌鹑了。

 虽然他心中早有相应的计划,可总觉得自己亏了,错过了这么好一个独自挣钱机会。

 毕竟,一个月4万的纯收入,这样的诱惑太大了,谁都不会轻易让出来。

 乔姗姗却笑了笑,“老爸,难道你不想更加轻松地赚钱吗?”

 一个月4万,钱的确很多,这放在以前,他做梦都不敢想,可人也的确很累。

 天天骑着摩托,养殖场、店里两边跑,别的不说,一路土灰,吃的土都得有好几斤。

 天天还要拓展销路,还要培训员工,还要亲自调制卤料,还要记账理钱。

 一个月忙下来,乔建国感觉自己站着都能睡着。

 “想呀,做梦都想,可这钱大家都想赚,自己不看好,就被别人拿去了。”

 “老爸,所以我之前才会让你打造龙兴这个品牌。”

 乔建国不笨,只是这些天太累了,脑子完全不想思考。

 这会被女儿一提醒,沉思片刻,一下子想明白了,“你的意思是,咱们可以搞农村合作社?”

 “怎么说呢,咱们现在可以以这个名义来把事情搞大。”

 农村合作社是五十年代的产物,大家一起劳动,一起分钱,1978年分产到户后,其慢慢转型变化。

 到了1983年,农村合作社还是由一个人来领头,不同的是,这个人可以是干部,也可以是一般人。

 经营范围也由养猪、养牛、种田一起干,变成了单一的养殖种植。

 合作对象则更为广泛,也不再采取强制方式,通常几个乡都可以一起合作,这便是农村集体经济的最初模型。

 “老爸,前一世刘永豪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让整个县都跟着他养鹌鹑,从而带动了整个县的经济。”

 “那这种经营方式也应该有它的弊端吧?”

 乔建国现在跟着女儿学了这么多,明白的最大一个道理就是,任何事情有好必有坏。

 “这是当然,这种经济体主要弊端就是人员混杂、管理方式松散,不能很好的管控商品质量,不能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