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场(续4)-第10/11页
    
    书者言:公立医院为什么不实行聘任制?人才使用和调动,应该实行双向选择,优质优价,按贡献计酬!
    公立医院,财产国有,整体配置属公共资源,国家是应加大投入,保证国民享有较高的医疗保健条件。但是,经营必须纳入现代运营管理体制,避免财富不定,资源空耗,人员虚度;应力促公平,力求高效,力挺高人;要保证公共服务面向,整体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生活质量。医疗改革的基本目标、原则要有两条:不要使人在医疗这个人道问题上也像其他领域一样存在“贫富”差距,不要使公共资源成为少数人特权。
    要引入竞争机制,多种形式经营。
    真正实行聘任制。聘用人才,关键要优质优价,这样公立医院才能保证高质量,与其他体制一样运营,形成良性竞争,形成流动,形成廉洁的医风。国家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可以高薪,名医为什么不可以高薪聘用?
    国家应反思,提高骨干人员工作待遇;考虑人的身体承受与工作量,人的健康与工作休息,考虑手术间隙,补充技术力量,研究提高大型手术效率——工作时间与方式,工艺改进,自动化的应用;合理配置人才布局,依据病、医的比例;还有,技术普及!
    医生的确很苦,大手术长达七八个小时,甚至更长。
    名医的助手可以做。要给助手锻炼的机会,但锻炼不能选择性锻炼,拿没有关系的人,普通人,没有感情负疚之虞的患者实验,这是实质的问题。
    医生的培养,手工作坊式的传艺,有许许多多不合理。进入现代社会,应优先考虑促进医学医术普及。
    要创造条件,加大研究者的奖励。
    成同意出院,因为他患上了一种病,心理上的。他渴望离开医院,犹如从战场逃离。他也听了患友的意见。那些日子,他一直反思,看透了,想通了,决定离开。
    没有发展(不加重),没有进展(不好转),在医院没有意义。等死,回家里,更有尊严,也少些恐惧,能够自如些。
    “蓝衣”老王,主动询问要不要帮忙办理出院后的病历,她解释说病历转到出院部得几天时间,医保都要复制病历。成想,如果自己等待,得好几天的时间,吃住花销也是一个问题。而且,归心似箭,希望尽早离开这座城市。
    老王,四十多岁,胖得结实,走路跩跩跟着,说话带着方言土音:“一百,不多,办理麻烦,还得邮寄……”成在她的小本本上写下了自己的地址,给了一百元。
    临窗那床那娘俩儿,搂着互相说着话。女儿三十了,闭着眼和母亲撒娇。子女无论多大了,病倒了,娘在,永远是疼她的娘。她们娘俩在病房时间最长,送走了很多人。病情她们也说不清。
    那个刚来时遇见的微笑着的大眼睛的小女孩,哪去了呢。这么长时间,成一直没有见到她。是没有敢做,还是没能下手术台……
    患者是人,应该有人权,即使生命垂危,也不是等待宰割的牛羊。
    生,并非至高的。生,我所欲,所欲有大于生者,不为苟活也。两千年前,儒家阐述了做人的道理。人有选择的权力。
    人要有尊严。人的尊严应得到尊重,尤其处在特殊处境——无能为力,穷困潦倒,被剥夺政治权利……
    即使剥夺生命,也要尊重他的宗教和相关风俗。即使是妓女,也不要上街示众。人哪,在居高临下时,在握有一定的权力时,要有一点仁慈。
    书者再言:医疗不是生产流程。人不是一个机器,治病不是机械修理。医务工作者,对生命应怀有敬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