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您请进



再次仔细看过一后,沈灵这才总结道:「外表看倒是挺普通的,也不知道始皇帝当初,怎么选了这个一个位置?如此的偏僻。」

「你懂什么?高大雄伟的封冢,耸立在巍巍群峰的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环境宜人。

它南依骊山的层峦叠嶂之中,山林葱郁;北临逶迤曲转、似银蛇横卧的渭水之滨。

加之一边是产金,像征阳性的铜川,另一边是蓝田玉的产地,所以,当地人称:「头枕山,脚踏水,一手金一手玉。」

在风水学中乃大吉之象,是一块实至名归的风水宝地。

全国许多的专家经过勘察后,概括成了一句话: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长安的黄土适合埋皇上。」

蒙宛童的解释,自己是一时领悟不透,不过,一想到曾经让自己又恨又爱的始皇帝就埋葬于此,沈灵的心里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因为兵马俑也不过是秦始皇陵六百多座陪葬坑中的冰山一角,两者相距特别近,所以,说着说着,就到了兵马俑博物馆景区的停车场。

下车之后,沈灵还特意地看了看时间,已经是下午五点二十。

整个景区,里里外外,游客如织,熙熙攘攘。

只不过,不再是来来往往,而是只往不来,全部都是走向停车场。

沈灵就不得不埋怨道:「我说宛童,你看怎么样?我说让你早点来你不来,现在全部都是返程的游客。」

蒙宛童呵呵一笑:「六点才关门,来的还有点早,咱们不急,慢慢先转着。」

跟着蒙宛童插入到密密麻麻的人群中,不用仔细去看,在拥挤的行人中,唯有他们两个是逆向而行。

看样子,几乎所有的游客们,都特别的兴奋,对兵马俑景区是绝对的满意,一边走还一边意犹未尽的议论着。

「来之前,我在网上看到有人评论说,「兵俑车马一行行,犹如待令赴沙场;想是生前威不够,死后依然征战忙。」当时就感觉特别空洞,但是今天亲临现场一游,算是与那位朋友不谋而合,感同身受。」

「不错不错,你所说的那首《绝句》写的特别好,真可谓是一派诚心护帝灵,谁言土偶不无情。」

「没想到兵马俑的制作工艺,竟然如此的精致,真可谓是巧夺天工;瞧他们脸上的五官,刻画的是栩栩如生、出神入化。」

「真的要感谢那些秦朝工匠们,让我们能再次感受到,两千年多前的金戈铁马,看到雄壮的大秦兵团,这不仅仅是我国人民的骄傲,这也是全世界人类的共同的财富。」

「是啊,那些陶俑竟然和真人一样,五官、发型、胡子以及表情都各不相同,真得叫做千人千面、神态各异!

并且,他们身体的姿势也不尽相同,有跪射的,有站立的,有驱马的,有持刀的,但是一致的是,他们的眼睛都坚定地注视着前方,好像要随时准备着作战一样。「秦人尚武」,果真是名不虚传。」

「且不说人,就连那些陶马也是各有不同,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细腻逼真,威风凛凛的站在队伍的最前方,似乎正在等待着命令出发。」

「兵马俑,绝对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今日一游,我感慨万分,真正的让我体会到了两千年前辉煌的秦朝,仿佛看到了伟大的秦始皇,一手打造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

「…………」

听到游客们各不相同的议论声,沈灵也是兴趣盎然,内心里更是有些迫切与向往。

上个世纪,自七八十年代,当兵马俑一号坑发掘出来时,兵马俑就因为气势磅礴,气势恢弘,被称为华夏民族的一大瑰宝,更被赞誉为世界上第八大奇迹。

短短几年的时间后,就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可惜,那时候魏津已经是**十岁了,整日里待在北京的四合院内颐养天年,也没有机会进行游览。

也是难得,今日能有机会到到此一游,可叹这蒙宛童,却偏偏选择在即将闭馆的时候才来,沈灵不觉间是加紧了脚步,甚至于想要脱离蒙宛童,独自前往。

可惜,快步走了几米之后,又不得不停下来,等待着蒙宛童。

为何?兜里没有毛毛呗,门票都买不起,只好眼巴巴地看着蒙宛童散步式向自己缓慢走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