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回 宁锦之战(五)-第2/3页



    

        豹韬营等都是募兵,官职走的是募兵制路线,从最基层的什长开始。

    

        根据规定,每十二人为一什,设什长;每三什为一队,设队长;每三队为一哨,设哨长。

    

        也就是说,每一哨有一百零八人,外加两个传令兵,十八个军医,两个文书。共计一百三十人。

    

        传令兵负责上传下达,军医都来自求知学堂和张景岳的再传弟子,文书负责记功。

    

        第一和第二哨都是主力,前身是张存仁的鹰眼,作战风格狡猾而凶悍,是最合适的打探敌情的队伍。

    

        做好行军和放哨的安排,豹韬营的士兵们都沉沉的睡去。

    

        兵法讲究奇正相合,张存仁这支部队是“奇”,那么杨承应率领的部队就是正!

    

        发现代善屯兵耀州而不攻打盖州,杨承应立刻做出相应的变化。

    

        他率领主力大军,在盖州西北一处叫下店村的安营扎寨。

    

        从大海到下店村东侧的新开岭,直线距离只有六公里不到。

    

        这么狭窄的区域,被杨承应构筑火炮工事、联营结寨,使敌人过不去。

    

        至于当年刘兴祚走过的山路,杨承应则发动人民群众,巡哨盖州以北的山地一带。

    

        当初刘兴祚为了及时救援莽古尔泰,冒险走山路而吃了大亏。

    

        代善知道,就算心里有想法,在这么大雪纷飞的季节,也只能放弃走山路。

    

        杨承应率大军从正面给代善和莽古尔泰施加压力,迫使他们不敢抽兵去围攻张存仁的部队,这就是奇正相合。

    

        杨承应伫立在瞭望哨,用单筒望远镜眺望远方的敌军。

    

        “大帅,看来敌人也做了长期对峙的准备。”

    

        在他的身后,宁完我笑着说道。

    

        “这是一件好事。”

    

        杨承应笑道:“我希望对峙的时间越久越好,最好到春耕结束。”

    

        “建虏还不都饿死。”宁完我哈哈大笑。

    

        由于努尔哈赤临终前的幡然醒悟,导致八旗军短时间失去了粮食的可靠供应,必须靠自己种地。

    

        而八旗都是采取的抽丁,抽走的都是家中的劳动力。

    

        这对于春耕极为不利。

    

        “锦州情况如何?”杨承应把望远镜给哨兵,转头问宁完我。

    

        “赵老将军坚守不出,皇太极拿他没办法。”

    

        宁完我说道:“皇太极使出了歪招,居然派大军在锦州外围绕了一圈,学的是董卓刚进京的故事。”

    

        “哦?那他可太费心费力啦,可惜都是白费。”杨承应笑道。

    

        董卓为了吓唬朝中公卿,让自己的军队晚上偷偷出城,白天大摇大摆的进来,营造一种“老子兵多”的假象。

    

        可这招对赵率教不管用啊,兵多兵少,赵率教都是守城,难道还敢出城?

    

        两人聊着,一前一后爬梯子下了瞭望塔。

    

        “我现在最担心一件事,建虏眼下没有火炮,所以感觉攻城困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