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回 恩威并施-第2/2页





  那妇女为了证明自己,顺手将地上的别人家放的小石狮子举了起来。

  在场众人无不惊叹!

  “你力气的确不小。”

  谢四妹有些哭笑不得,“快把人家的石狮子放回原处,弄坏了就不好。”

  那妇女赶紧照做。

  “明天一早,校场集合。”谢四妹道。

  “是。”

  那妇女高兴地走了。

  这时,阿菊小声地问:“总兵大人,如果我没过关,还能回纺织厂吗?”

  看刚才这位妇女的表现,阿菊开始有些动摇,害怕过不了关。

  “当然。”杨承应笑道,“投军只是你们请假出来,当然可以再回去。”

  “太好了。”阿菊心头大石落了地。

  围观的妇人中,有不少人动了心。

  “我倒是想去,万一出了事,孩子怎么办呢!”

  一个妇人叹了口气道。

  她不是对杨承应说的,但被杨承应听在耳朵里。

  对呀,这些士兵的身后事,不能只是用抚恤来解决。还需要提供一些别的什么,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

  杨承应心中微动,示意谢四妹和她们继续聊,自己则转身回到了府邸。

  他走后,现场依旧聊的火热。

  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谢四妹都进行了解答。

  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一点点改变固有的思想。

  等春风一来,会开出美艳的花朵。

  这是杨承应最希望看到的。

  不过这里不属于他,他必须要解决后顾之忧的事。

  回到府邸后,杨承应找来了范文程和鲍承先。

  两人刚回去又被召回,都感到有些意外。

  “我今天受到一件事的启发,想和你们商议。”

  杨承应说道:“战死的士兵光给抚恤还不够,需要完善他们死后的父母、子女等问题。”

  范文程对这件事,不觉得意外。

  他问:“大帅打算怎么做?”

  “我打算通告全军,牺牲士兵的家属,老的由总兵府出钱出人养到去世。子女则免费入校读书,直到成人。

  对于有大功的人,阵亡后,由我上奏朝廷,获得世袭军职。”

  杨承应说完,问他们两人的意见。

  范文程一百个赞成。

  鲍承先有一点小问题,问道:“老人和孩子分别交到哪里比较合适呢?”

  “都集中到金州城,我回去后开学堂和养老院,专门奉养老人和教育学生。”

  杨承应说道。

  范文程和鲍承先抱了抱拳,纷纷表示这是德政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