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回 鸡同鸭讲



  “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

  “一二三四!”

  清晨,百姓和随军家属刚起床,杨承应已经带着明军在训练。

  每名士兵腿上、悲伤都绑着重物,合计三十斤。

  杨承应也是如此。

  每天早上必须负重越野五公里,四营士兵有跑步下来的人扣除一部分月饷。

  第三次没跑下来,直接离队。

  刚从难民中招募的一部分士兵,则不需要负重,跟在大部队后面跑。

  掉队只要跟上就行。

  跑步下来,从第三次开始扣月饷,第六次开除出队。

  毕竟这些人以前穷得连裤子都没得穿,饿得面黄肌瘦,一上来要求严格,既不近情理,也不符合客观事实。

  喊“一二一”的口号,是为了锻炼众人的协同合作,从而增加凝聚力。

  人都有从众心理,一开始新兵都不习惯,步伐杂乱无章。

  听着老兵迈出的整齐步伐,他们渐渐适应,最终有序。

  与此同时,孙元化和彭簪古带着新招募的三百炮兵部队——神威营,在山上修筑火炮阵地。

  红夷大炮威力太大,必须修筑专门的阵地,别没伤到敌人,因后坐力把自己人伤到。

  江朝栋则率领麾下士兵和工匠,修造馒头窑和水塘。

  田英娘把女眷集中起来,率领她们和孩子,为士兵做饭。

  当太阳升起来,也到了吃饭的时候。

  杨承应回到自己帐篷。

  田英娘帐篷外面搭建了露天的餐桌,将反扣在碗上的碗拿开。

  热腾腾的饭菜,让体力消耗很大的杨承应,差点流口水。

  “吃吧,”田英娘端了一碗饭,递给他。

  “那我不客气了。”

  杨承应接过碗,边吃边问:“其他人和我吃的是不是一样?”

  “放心吧,你看他们都是吃的一样。”

  田英娘答道。

  杨承应环顾四周,这才放下了心。

  “咱们这么多人,消耗粮食惊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你们要训练,不能吃的太差,我想带女眷进山挖野菜吃。”

  田英娘用商量的口吻说道:“把老弱妇孺集中在一起,用稀粥对付这段日子。”

  “你们喝稀粥、吃野菜?不妥!”

  杨承应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差别待遇不太合适。

  田英娘却道:“士兵、工匠都消耗惊人,老弱妇孺不用干重体力活,吃差点没有问题。”

  “那我以身作则,也和你一样吃野菜。”杨承应道。

  “这怎么行。”田英娘摇了摇头道,“你也是士兵一份子,不应该吃野菜。我以身作则,就可以了。”

  杨承应看英娘坚定的眼神,想了想之后,点头答应。

  虽然来之前,已经确定由尚学礼负责辎重,韩云朝率军保护沿途的安全。

  确保从旅顺港到金州城再到新屯,这条补给线源源不断的运来粮食。

  可正如田英娘所说,如果不节省一些,是不行的。

  三个多月呢!

  所以,杨承应最后还是答应了。

  吃过早饭,杨承应便带着公孙晟等亲卫巡视各处。

  这么多人聚在一起,还有难民陆续投奔,吃喝拉撒等必须安排妥帖。

  因此,将新屯进行了合理规划。

  中心地带是住宅区,将士和百姓严格分开,避免出现冲突。

  北面,前沿构筑防御工事,和炮兵阵地。

  西面靠山和水的位置,修筑馒头窑和水塘。

  西南面是如厕区,用棉线和树藤拉出警戒线,并且划出男女如厕的区域,还设置醒目标志,防止误入。

  无论男女老幼,都教他们挖多深的坑如厕。

  东面是大海,设置简陋的渔港,用渔船打一些鱼改善伙食。

  南面是垦荒区,与百姓驻地相接。

  从北方逃难来的百姓,在这里会得到一块田,自己开垦,自己耕种。

  将领归杨承应管,百姓归方震孺管,各司其职。

  杨承应巡视,首先来到了山上的炮兵阵地。

  彭簪古正在教新兵火炮射击技术。

  因前一世并非炮兵出身,杨承应起初饶有兴致的听,想知道这个时代的炮兵是怎么传授炮兵技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