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草与蚕娘-第2/3页
虽然张三冤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用嘴尝过也不好吃,但是,仍然没有砍伐的意思,任由它们自由生长着,直到最后,都长到一米多高,只是,他每天都只能生活在这种气味里。
一段时间以后,他突然感觉身上有力气了,眼睛视力也提高了,耳朵听力也变强了。再过一段时间,他腰板也变直了,过去的老态龙钟也消失了。这时候他才明白,这种植物的气味能提神、治病、强健体魄,延长寿命。从此,他把这东西视为珍宝。秋天时采下种子,第二年再种到地里……
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把这种植物叶子割下来拿到市场去卖,肯定有人买。于是他去做了,果然生意不错。实妙村有一个四十多岁姓牛的寡妇,也是多种病症缠身,买了他的叶子放在屋内,整天闻着这种气味,不到半年时间就康复了。
牛寡妇很受感动,第二年嫁给了张三冤,后来,还生了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呢。
张三冤每年都种植这种植物。风一吹,植物上散发出来的气味便布满了整个穷棒子沟。所有人都跟着受益:那些年老的都变年轻了,那些身体有病的都恢复了健康,尤其那些年轻小伙子们,一个个更加身强体壮,整日都生龙活虎一般。穷棒子沟里再没人怨恨张三冤,反而把他当成了恩人。
穷棒子沟的上面是姑娘岭。
在穷棒子沟里发生故事的时候,姑娘岭上也有故事在发生。
姑娘岭上住着一位母亲,生育了12个女儿,而且个个花容月貌,温柔可爱。女儿们的父亲10年前外出打工,没有再回来。所以,这一家人的生活也十分艰苦。母亲每天看着女儿们身上的衣服补丁落补丁,忍不住一阵阵辛酸难过。
每天劳作之余,母亲让女儿们将柞树叶子连接成片,然后教女儿们做衣服。当然,柞树叶子做成的衣服不能穿在身上。母亲的目的是要教会女儿们这种手艺。
当女儿们都成为了做衣服的能工巧匠,母亲又开始教她们织布和染色。老三有点不爱学:“妈,我们既没有织布的材料,又没有做衣服的材料,学这些东西干什么呀?”“学吧,学吧,孩子们,会有用处的。”母亲耐心地说,“将来嫁到婆家去,若没有一两样手艺,要被人家看不起的……”
听母亲这样说,女儿们都认真学起来。
慢慢的,女儿都成为织布和染色的能工巧匠了。这天夜里,女儿们都做了同一个梦,梦见母亲长出了翅膀,飞到柞树上变成一只蚕,然后不分白天黑夜地吐着丝……女儿们突然醒来。母亲果然不见了。院子里的柞树上果然有一只蚕,在快速地吐着丝……
女儿们突然明白了:因为家里穷,无法给女儿们做新衣服,母亲先教会她们织布、染色和做衣服的手艺,然后变成蚕吐丝,让女儿们用这些丝织布做新衣服。女儿们一起跪倒在柞树下“呜呜”啼哭了很久、很久……女儿们心里,最亲最重要的当然是母亲。她们宁愿一辈子不穿新衣服,也不愿母亲变成蚕啊。
母亲没有了,自然要大姐当家。
大姐决定拿母亲吐的丝织布,染成鲜艳的颜色,每人做了一件新衣服,然后在柞树下唱歌跳舞。她们要让母亲知道,她们实现了母亲的美好愿望,而且,她们生活得很快乐,让母亲放心。
第二年春天,姑娘岭的几百棵柞树上突然有了几千几万只蚕儿。女儿们便用这些蚕丝织布做衣服,然后拿到市场去卖,赚了很多钱,生活也变富裕了。
很多地方都知道了姑娘岭的姑娘漂亮、温柔、勤劳又有手艺,家有年龄相当小伙子的人家都托媒前来提亲。大姐觉得姐妹们也都到了结婚年龄,应该找婆家了,但她回绝了这些人,反而要让姐妹们都嫁到穷棒子沟去。
老三不理解:“破地方那么穷,我才不嫁给穷棒子沟呢。”“穷怕什么啊?我们姐妹有养蚕、织布、做衣服的手艺,无论嫁到哪里都不会受穷的。”大姐耐心地解释说,“沟里人虽然穷,但他们身体好,寿命长。身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啊。嫁的丈夫寿命长,我们就会享受更多的恩爱。姐妹们,夫妻间恩爱长久,不是天下最大的幸福么……”
大姐的一席话打动了妹妹们。
不久,12姐妹一起嫁到了穷棒子沟,自然把养蚕、织布、做衣服的手艺也带到了婆家。张三冤也将植物种子送给了乡亲们。每年的春夏秋三季,穷棒子沟里到处都长满了这种植物,姑娘岭上到处都有养蚕姑娘媳妇的身影。到了冬季,家家户户都忙着织布做衣服……穷棒子沟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屯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