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征程之始



    小明氏一回到府中就被大明氏派人喊了过去。大明氏躺在厅里的贵妃榻上,身旁两个伶俐的丫头一个在为打扇,一个在为她捶腿。小明氏进房后,大明氏挥退了左右只留下自己的心腹杨妈妈。

    “怎么样,这次新桃宴上可有收获?”大明氏对小明氏言道。

    “我仔细甄选了几家的姑娘,还是觉得兵部李尚书家的嫡女最好。”

    大明氏点了点头,说道:“瑜哥儿的文章功夫都不错,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可与之结亲。兵部尚书虽说司武,但在朝中却用不着他舞刀弄枪。这一门亲事倒也不错。”

    这一门亲事何止不错,以靖国公府如今在朝中的地位,若能与李家结亲便是高攀!小明氏之所以相中了李婉婷,其实另有打算。只是这打算现在还不能同大明氏说,只等亲事定下来一切水到渠成再论不迟。

    两人谈着谈着,大明氏便想起了自己在外学艺的大孙子。

    “若是璋儿在家就好了,如今他弟弟都要开始说亲,他却还在外头。”

    小明氏也很想大儿子,少顷她又想起漂泊在外的董春婉,不由得心里发苦。她一共生养了三个孩子,却有两个都不在身边。如今只有董今瑜还承欢膝下,她少不得要为眼前这个多打算谋划一些。

    新桃宴结束三天后,便是慕容辰随老镇公出征的日子。他们这次带了临时征兆的五万人赶赴前线,其中多是雪灾过后饭都没得吃的灾民。

    慕容辰骑在马上与老镇国公并肩而行。老镇国公如今已经年逾花甲,两鬓和胡子都已经斑白。一般来讲这个年纪的将军,都已经开始颐养天年,然而他的子女都先他而去,景国的另两个武门公国一个后继无人,一个被满门抄斩。如今景国上下,唯有他还能坐镇边关。

    镇国公将目光投向慕容辰,当他第一次见到这个孩子的时候他就知,他是一个天生的英雄。很少有人能在他那个年纪就达到那种过尽千帆般的平和、坚韧和不屈。

    在他刚刚搬到镇国公府的时候,他为他设下很多难题。一来为了磨练他的心智,二来则是想探探这个孩子究竟有多少潜力!

    他原本以为培养一个毫无根底的孩子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然而慕容辰用实际证明,他是一个天才,各方面的天才!虽然接收知识的时间远远晚于其他世家子弟,却拥有着绝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天分。

    他搬到自己府上不过三个月,这三个月里他不仅熟读了三字经、千字文等基础书籍,还将各种兵法典籍倒背如流。很多生涩难懂的文章,只要为他解释一遍他便能举一反三,这些日子他不仅熟读景国的一些文献,甚至连其他三国的书籍都多有涉猎;不仅如此,在武学方面他也有着超乎一般的天赋,他从一窍不通到初窥门径只用了短短一个月!若不是基本功上还犹有些欠缺,以他这个年龄的成就,纵是自己年轻时也难以企及……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天赋卓绝的少年,再过几年会怎样的大放异彩!

    慕容辰见外公一直在看着自己,以为他渴了,便将身旁的水囊递了过去。

    “元帅,要不要喝些水?”军中无父子,镇国公交代过在行军中不要叫他外公,只能叫他元帅。

    “不必啦,我们这才刚刚离京,水要留着等该用的时候用。”慕容辰点了点头,收回了水囊。

    “辰儿,你最近的功课怎么样了?”

    “最近正在研习金沙八门阵,这种阵法适宜沙地作战,正适合西北的气候。”

    “不错,那武功呢,赤炎心法练到第几重了?”

    “第三重,如今遇到了一些瓶颈。辰儿还需再仔细琢磨一段时间。”

    “记住,万事欲速则不达,功在勤,意在恒。当你心境得悟,则水到渠成。千万不要急功近利,明白吗?”

    “辰儿明白,多谢元帅教诲!”

    镇国公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时候一个打前哨的士兵忽然折了回来,他骑马来到慕容辰身旁道:“慕容小将,在前头望远亭有人为你送行。”

    慕容辰闻言一怔,他下意识的向前前方的望远亭望去,只见不远处的凉亭中一个聘婷的身影也在向着他的方向望。古来征战几人回,最让人动容的莫过于送别,最让人伤情的也莫过于送别。慕容辰没有想到,春景竟然会等在这里为他送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