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旱田变水田



    武定国跑进自家的院子,口中不停的喊着出水了...这个时候,程平安,武仕桓等人也是齐齐的走了出来,看到自己的爹之后,武定国更加欢喜的喊道:“爹...出水了,我们真的挖出水了,好多好多的水呀,哗哗的往山下流呀...我们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们到底要怎么办呀?”

    武定国说完出水之后,一开始武仕桓,武仕定,武仕元三人也是齐齐的露出了欢喜的表情。

    只是欢喜过后,武定国问水一直往山下流该怎么办...这一下三人都傻眼了,因为他们三人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们知道挖泉眼是程平安告诉他们的,他们就是按照程平安说得去做了,可是现在真的挖出水了,他们就齐齐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好在程平安就在这里。

    所以一下子,众人的目光都看向了程平安。

    “先生...我们按照你说的找了一个泉眼,然后今天早上去挖了,现在水挖出来了...我们该怎么办呀?”武仕桓立即看向了程平安问道。

    程平安‘嗯’了一声道:“很简单,修水渠引水呀...不过,修水渠有些不赶趟了...所以现在可以架设竹道...就是砍竹子,用竹子来引水,”

    “啊...对,对...用竹子引水。”武仕桓等人再次露出笑容,跟着就听武仕桓喊道:“那还等什么...敲钟,让竹常村的所有人都立即赶往村门前,咱们听先生的话,砍竹子引水。”

    “知道了...。”武定国连忙去敲钟了。

    而这个时候,武仕桓则是看着程平安道:“先生...您今天下午能不能暂时不上课了,帮帮我们弄那个竹道引水...没有您在,我们怕自己弄不好呀。”

    “是呀,是呀...!”武仕定和武仕元也是祈求的看着程平安。

    而程平安则是当仁不让的笑道:“三位叔叔,没有问题...其实我也不用不上课,可以让孩子们跟着我去外面上课,我一边上课,一边帮你们...这样就什么都不耽误了。”

    “多谢先生...!”程平安的话,直接让武仕桓等人欢喜不已。

    ..........................

    所谓的竹道引水...其实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古人就已经开始使用了,三国蜀汉建兴年间(223年前后),蜀国丞相诸葛亮在奉节看到城内无泉井,便组织人力,在后山开凿了一个水井。

    人们砍来竹竿,捅破中间的节疤隔,头尾相插,一根连接一根,把井水引入城内饮用。这种引水办法叫“笕水”。

    诸葛亮的笕水被称为“义泉”,是川江最早的城市供水工程,奉节历代地方官员不仅纷纷效仿,而且管理和设施更为完善。

    不过,笕水竹竿雨淋日晒,容易裂口,又常被山上滚下来的石头击破而漏水,所以也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于是后人改用木槽。

    直至宋绍兴二年(1132年),夔州州官张悦把引水管改为瓦筒,敷设在地下,不易破裂漏水。

    此时奉节城已沿江上迁5公里,水从城外的尖山子和三岔溪引来,有10多里远,途中遇沟壑和岩石的地方,瓦筒不能敷设,仍用木槽。

    居民用水高峰时,水量不够,张悦就在城内凿了三口井蓄水,用砖石砌井壁,人称“惠民井”。

    中午时分,竹常村全村上下全部出动,男人们砍竹子,女人们架竹道,好在整个铺设的长度不是很长,也就大约三千多米...而且是由上至下,没有什么陡峭的地方,所以相对来说架势比较简单,程平安估计只需要大约六天,竹道就可以被铺设完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