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何薄于我-第3/3页



    她之前一直担心官家会因肺痨而短命那样不免会朝局动荡,如今如果果真药到病除,那真是社稷之福,赵宋之福。

    高太后随即赏赐张御医百金外加府邸一座,然后便坐在赵煦榻前握住他的手。

    “煦儿,祖母一直忙于政务无暇照顾你,又因你身体孱弱,只让吕公著和苏轼这些侍读多加看护,不敢多布置学业,如今你身体若真是大有恢复可要多加努力,我年事已高,祖宗基业天下社稷就要落到你的肩上了。”

    高太后这番话情真意切,同样语重心长。

    少年官家如今年方十六正处于叛逆期,对她不肯还政私底下渐有不满,一向和谐的祖孙关系也开始有了间隙。

    然而,事实上并非她不疼孙儿,也不是自身贪恋权利,而是官家身体孱弱加之很多方面并不成熟,对于如今的朝政措施颇有微词。

    她担心此时还政必然朝局动荡,她希望少年官家能更快的成长,然后再寻找合适的时机让他临朝听政。

    换做以前的赵煦这会多半是表面附和,内心颇不以为然的。但此时龙榻上的“赵煦”或者说是少年诸葛亮听了这番话却是重重颔首,“皇祖母尽可放心理政,煦儿这里不必担心,我不会懈怠,一定努力学习,将来把祖宗基业发扬光大。”

    赵煦认真的回答让高太后内心更加宽慰,亲眼看着官家用过膳,又吩咐内侍好生照顾官家才起驾离开。

    太皇太后离开后,“赵煦”屏退左右,他想一个人静一静。这会天色已然全暗了,不远处的烛台透着忽明忽暗的亮光。

    他枯坐在床头,内心十分复杂,大约猜到了自己在老君庙有了什么奇遇,来了未知的世界,未知的年代。至于身份是什么官家,而所谓的官家不难猜出就是天子。

    只是眼下天子尚未理政,一切皆有太皇太后总揽罢了。

    他自幼博览群书,少怀大志,以管仲、乐毅为榜样,要出将入相,伸大义于天下。

    如今一朝穿越却为受制于人的少年天子,不知是悠悠苍天,何薄于我?还是茫茫人世,独降大任于斯人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