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金融战开始-第8/10页
五、香港干预金融市场,自由市场理念推陈出新
香港政府素来以当地以自由市场原则运作为傲,这次出资扶持股市极不寻常,香港特区政府的行动引起人们的注意,招致强烈的批评,但也获得不少的赞许。总之,由于在推行自由市场政策的政府当中,这是一项前所未见的行动,人们褒贬不一,引发一系列有关自由市场经济争论和反思在所难免,也可能因此导致一场对自由市场经济认识的革命。
1、自由市场经济与政府干预
自由经济是个好东西,人人都应维护它。但是,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物,自由经济也是一样。自由经济是在有关法规的监管下自由交易,并不等於政府放任不管,任由某些人为所欲为。当国际大炒家散布人民币即将贬值等谣言,操控市场,把广大投资者和市民作为掠夺对象,港府如果听之任之,那本身就损害了自由经济。港府这次入市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反击国际大炒家,让他们知难而退,干预不仅没有违反自由经济的原则,反而是维护了真正的自由经济。总起来说,港府这次反击国际大炒家有理、有效,值得支持。台湾已宣布严禁索罗斯旗下基金入境的消息。台湾此举肯定会引起不少非议,但这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只有击退了国际大炒家,或者不让国际大炒家涉足,自由经济才是不受人为操控的真正自由经济。
完全自由市场经济根本不存在,所有政府都要保障本国或本地区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稳定,保障本地区市民的切身利益,这是政府的基本职责。
香港金管局总裁任志刚24日支持政府干预股票及期货市场,他引述前财政司夏鼎基对“积极不干预政策”的阐释,反映港府今次行动并无偏离有关政策。他表示,“积极不干预政策”的设计师夏鼎基曾指出,“即使在奉行‘积极不干预政策’的大前提下,亦必须承认有时候干预是实事求是的做法,才能保持香港经济的稳定。”故这次经咨询外汇基金委员会后,财政司长决定在市场力量的自由运作下进行干预。
从香港政府入市干预股市引发的关于自由市场经济与政府干预的争论中,人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世界上没有所谓绝对自由放任的市场,在国家政策和利益的大前提下,在必要时政府不得不进场干预。就以美国来说,在八、九十年代美元低落的时刻,联邦储备局就经常在市场上扶持美元;这些年来,该局经常利用调整利率的手段来控制通货膨胀,进而影响投资市场,这更是典型的干预例子。任志刚也指出港府兴建机场、修路、提供公共房屋、医疗服务等的举措也都是干预的例子,只是与其他地区比较,政府倾向减低参与程度。
虽然干预的行动得到肯定,政府还是应尽量减低干预行动为宜,特别在交易市场上,如果干预行动失败,所产生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在这类市场上,即使人们同意政府的干预行动,可是,大家不免受到“胜者王侯败者寇”的意识所左右。万一和炒家搏击时无法将之击退,或是因此亏蚀惨重,则可能出现难以收拾的局面。去年中,泰国中央银行拿出几百亿美元的储备和炒家拼搏,结果兵败如山倒;最近,俄罗斯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大部分援助资金拿去扶持卢布,结果有如泥牛入海,现在俄罗斯的经济已是破产了。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说明政府动用公众的资源之后还吃败仗,不只成为笑柄,还会遭致强烈的民意反弹。
2、市场自由化与开放市场
近年来频频在世界各地爆发的金融危机,已很清楚看出,这又是市场绝对自由化带来的祸害。与1929年之前的市场自由化不受规范导致经济大萧条的情况同出一辙,不同的是1929年闯祸者是工业市场者毫无规范地豪夺市场,结果受到了受害者的还击,纷纷采用政治手段控制自己市场,于是两败俱伤,市场全面崩溃。现在的金融危机,闯祸者是金融市场者,他们滥用金融市场的自由开放的权利,四出游行对那些毫无准备、毫无反抗能力(基于财力薄,或管理不完善,或因借贷太多,或是投资策略出错等等而出现抵抗能力贫乏)的地区,进行劫掠式“买卖”。由于现代社会的金融市场把整体经济生活牢牢紧扣在其运作体制下,国际金融市场炒家通过金融市场的自由买卖制度,可以在转瞬间用他们巨大的资金,把对方的财富轻易套取。不管是泰国、印尼或韩国之所谓美金债务太大,或是香港、台湾或新加坡之巨大储备,又或是马来西亚之不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一律都受到国际金融炒家的冲击,即使是日本那个财力雄厚的国家也不能免疫。中国则幸亏未曾全面开放其金融市场,否则股灾恐怕更重。金融崩溃后接着而来的社会与政治动荡,导致印尼、泰国与日本的政府领袖因此被逼下台,韩国的工业行动也告吃紧,马来西亚则频频叮嘱国人要团结对外,不要自己分裂。香港的特区政府也正为了货币被冲击而与国际炒家大动干戈,经济警讯全面响起,失业率出现4%以上,地产与股市一片低迷。我国则为了不想因为人民币贬值而累及亚太其他国家,而付出巨大的代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