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年幼的时候,最好是不要遇上太过惊艳又浪漫的事和太过岁月静好又现世安稳的人。

    因为那会让后来的时光和岁月都显得太过黯然失色和了无生趣的。

    在柳如梦三岁到十岁的那七年里,连着六年里,每逢冬天的时候都是陈家窑村传统文化活动最丰富多彩也最红火热闹的时光岁月。

    每年里到了冬天的时候,陈娇也都会按时带着柳如梦回去陈家大院小住,也顺便让柳如梦去参与那些文化活动,。

    在陈家大院的东山下,陈家窑村多才多艺的农民们,就像是到了冬天的时候就换了一种工作一样。

    喜欢扭秧歌的,能踩高跷的,会唱大戏的,还有擅长古老的文化活动和吹拉弹唱样样精通的农民艺人们……

    就说最隆重也最庞大的那“四大件”:扭秧歌,踩高跷,唱戏,还有那传闻中可以消灾免难,永驻太平,会给人带来吉祥平安的九曲黄河阵,就已经足够惊艳了,就更不要说风花雪月的浪漫了。

    扭秧歌,属于传统舞蹈中的一种,也是民间农村里最喜闻乐见,又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舞蹈。

    它的前身是乡野农民在插秧时的一种歌咏活动,起源于农村农业生产劳动。

    在农村的田间地头上,每年到了春耕的时候,农家的妇女和儿童们,就会一起到田地里插秧耕种,田地的旁边还会有人敲起了大鼓,鼓声一响,“群歌竞作,弥日不绝”,所以才会被称之为“秧歌”。

    传闻“闹秧歌”习俗由来已久,相传最早起源北宋时期,原为阳歌,“言时较阳,奏歌以乐。”

    秧歌,起源于农事活动。在农家人的日常劳作过程中,把劳动过程中的吟唱、奔跳、行走等一些列的动作结合在一起又巧妙地揉合了一些其他的民间习俗、祭祀等活动,也就形成与促进了秧歌的发展和创新。

    秧歌是农村里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舞蹈形式。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

    但又因为传承和创新方式的不同,又有着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表现形式。

    在农村里,每当逢年过节的时候,几乎所有的村子里都会组织起来秧歌队,邻村之间还要扭起秧歌相互访拜,比歌赛舞,烘托节日的喜庆气氛。

    当然,不同的秧歌也各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点。一般大都是舞者扮成各种人物,手持扇子、手帕或彩绸等来起舞。

    在表演形式上,开始和结束为大场,中间穿插小场。

    大场为变换队形的集体舞,小场是两三人表演的带有简单情节的舞蹈或歌舞、小戏,也有的地方会将高跷、旱船、竹马灯、花鼓等歌舞形式俗称秧歌。

    在乡村里广袤的黄土地上,闹秧歌可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闹新春以及乡亲们休息娱乐的重要活动。

    迎新春时候的秧歌也是气势最规模宏大的,一般都是前有彩车,主要是在宣传一年里的五谷丰登和大丰收的情况。

    这也是小时候的柳如梦看秧歌的时,最喜欢也觉得最有意思的事情了。

    再说这踩高跷,也是传统民俗活动之一。踩高跷又俗称缚柴脚,亦称“高跷”、“踏高跷”、“扎高脚”、“走高腿”,是在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也多是在一些民间节日里由舞蹈者脚上绑着逗,武跷则强调个人技巧与绝招,每个地方的高跷,都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地域风格与色彩。

    踩高跷不但扮演的人身着戏装,浓妆艳抹,且歌且舞,而且往往装扮戏曲折子,踩高跷的角色,因为各自身份不同,所以造型各异,高低不一。踩高跷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深受人们的喜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