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一封情书-第2/3页
虽然只是匆匆翻阅,但是钟成已经掂量出了这篇文章的深度与价值。窥一斑而知全豹,片段的文字就能折射出整篇文章的光辉。
钟成的心情非常激动,他说:“同志们啊!这的确是一封’情书’。它是写给我们江南政府和人民的’情书’。我虽然只是粗略地看了看,但是我已经感觉到了这篇宏论的价值。也许,我们江南的未来就取决于这篇宏论啊!我来江南的时间不长,但是我已经感觉到我们江南的经济建设就好比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我想治好他,让他恢复健康与活力,让他能为江南人民谋福祉。可是,我不知道他具体的病在哪里。简单地说,我缺少一份权威科学的诊断书,缺少一个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陆成功同志做的工作就是在给江南经济做诊断,在研究治疗方案。陆成功,你在从事一项伟大的工作啊!”
政研室的人听了都很振奋,陆成功却谦虚地说:“钟县长,你过奖了。我只是做了一些思考,有些地方也并不成熟。”
钟成说:“你就不要谦虚了。我十分看重你的研究成果,我希望不需要等太长的时间,就看到全文。”
张启运说:“钟县长,你真的很看重吗?”
钟成说:“这还有假。实话当你们讲,我今天来你们政研室,很有点当年刘备到隆中去向孔明问计的感觉。政研室就是我们政府的诸葛亮嘛!。因为我看到江南的经济陷入了困局,对此忧心如焚。巴不得使出浑身解数,迅速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但是究竟怎么办,我还没有明确的思路。搞建设不能凭一时的热情和冲动,必须要深思熟虑,必须进行科学决策啊。这就是我对陆成功同志的研究很感兴趣很看重的原因啊!”
张启运说:“钟县长,我们一定全力搞好这项工作。”
钟成想了想,说:“这项工作很重要,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我想,不能仅仅靠陆成功同志一个人完成。我建议你们政研室立即成立一个课题组,由陆成功同志担任组长,其他相关同志为组员。你负责为他们搞好后勤和外围工作,同时作为课题组和县政府的联络员。这样可不可以?”
这样安排一下子就把陆成功排到了张启运之下,其他人之上了。陆成功就相当于政研室的副主任了。张启运说:“陆成功很有能力,我们会全力支持他的工作。”
钟成问:“陆成功,你是怎么想的?”
陆成功本身也是一个敢于任事的人,他在失意的时候仍不放弃,仍想干点什么,就是在等待着东山再起的一天。今天这个机会终于来了。但是他也知道,有些机会看起来是一个机会,其实是一个伪机会。比如这个钟成,如果只是一时兴起说这番话,如果只是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像有些领导那样,到哪个部门就说哪个部门重要,就发表一些要重视的空头承诺,走了之后就抛之脑后,那这个机会就是伪机会。自己就不必要空欢喜。为了检验一下钟成的诚意,检验一下这个机会的真假,他决定向钟成提一些要求。当然,他提的要求也是开展工作的需要。
他说:“今天的事很出于我的意料之外。让我当组长,我还没有思想准备。不过既然钟县长信任我,我就只能选择前进了,就只能挑起这副担子了。不过,这项工作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查,也需要到先进地方去考察,需要一定的费用,也需要各乡镇和各职能部门的支持。光靠我们有热情也不行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