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农产品流通政策。鼓励和引导合作社与城市大型连锁超市、高校食堂、农资生产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实现产(供)销衔接。
人才支持政策。从2011年起组织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每年培养1500名合作社带头人。继续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培训纳入“阳光工程”,重点培训合作社带头人、财会人员和基层合作社辅导员。鼓励大学生村官参与、领办合作社。
“农村合作社怎么办理?”孙艳飞看了文件后问。
“可以和政府多沟通,取得政府的支持,政府会为你出谋划策。”罗飞说。
在罗飞的帮助下,孙艳飞承包了浦新区海州山,她力争在最短的时间把海州山打造成为花果山。
海州山其实浦新区一个陆连岛,岛上除了灌木与荆棘以及杂草,连一棵乔木都没有,政府曾经在岛上人工育林成效不大,成活率几乎为零,主要是海州岛太过贫瘠,岛上地表风化土平均厚度不到十厘米,而且没有淡水。
海州山归浦新区一个叫海霞村的小村拥有,海州山岛面积接近三平方千米,虽然地势偏僻,但是一个优良的港湾,海霞村的渔民常常在此落脚。
孙艳飞与海霞村签订50年的承包合同,一下耗掉300万资金。
东海市为了扶持孙艳飞开发治理海州岛,在贷款和融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孙艳飞为了开发治理海州岛,首先利用沙坝修建一条东西长450米的栈道,栈道宽9.9米,投资过千万,利用栈道桩基架设两条供水管道,一条是生活用水管道,一条是生产用水管道。
栈道与管道架设完毕,孙艳飞开始治理开发海州岛,为此她找到海霞村党支部书记陈青山。
“陈书记,我需要你们村招两百名工人,男女不限。”孙艳飞说。
“我们村留守的劳力可以让你招工,但是两百人我不敢保证。”陈青山说。
“有多少算多少。”孙艳飞说。
“好吧,我帮你招工。”陈青山说。
陈青山为孙艳飞在村里招工了了30人,大多是妇女与老人,这些人由一个叫陈青萍的妇女带领干活,把从外面移来土与肥料回填树穴。这些树穴在秋冬季回填了淤泥、腐殖土、风化土、禾秸秆和动物粪便,春季回填土腐熟以后开始种植苗木。
种植的苗木有猕猴桃、苹果、桂花和鸡油树等,这些苗木经受住自然的考验,成活率达到80%以上,达到预期的效果与期望。
罗飞命令鸿翔集团帮助孙艳飞在岛上搭建集装箱酒店,并为小岛修建游艇码头,海州岛一下子成为东海市人们周末休闲的好去处,夏季接待游客两万人次,为乡村旅游带来可观的收入。270户的海霞村有乡村旅社几十家,他们创收后不忘家乡建设与治理,一个小小的渔村成为新农村旅游试行点,让海霞村脱掉贫穷的帽子,成为后起之秀。
海州岛如大鹏擎珠,带动周围几个渔村的经济发展,与时代同步发展,把未来美好开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