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话 转折-第2/4页
“那当然了,很多地方报刊也是全国贩售的。如果只收集本地的报纸,那种类也未免太单一了。”
忽然关恩瞳的脑子里冒出一个奇怪的想法,思绪也由此变得动荡起来,“那么,我们的图书馆会收集三十年前的报纸,也会收集五十年前、甚至七十年前的报纸吗?”
“这个很难说。”阅读者说道,“太过古早的报纸,收集和保存都不容易,我们学校的图书馆不是这方面的专业收藏者。不过如果是更专业的图书馆,大概连那么早期的报纸也会收集吧。”
“还有什么图书馆会这么专业呢?!”
“比如大型的公立图书馆,像滨海学都国立图书馆。据说是全国最专业最全面的图书馆,馆藏量比这里多上百倍。”
关恩瞳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慢慢离开了阅读者们的桌子周围,在报刊区的书架中徜徉着。过了一会儿,她转身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将所有东西收进包里。同伴们看她空着手回来了,都在莫名其妙,开口问她:“茶水呢?”关恩瞳好像全然没有听见一般,就把自己的东西往身上一背,大步跑着冲出了图书馆大门,消失在门外的阳光里。只留下同伴们面面相觑。
=============================================
滨海学都,是全国规模最大的高等院校聚集教育园区,也是一座以数目众多的各级学校为核心、以辅助服务及其衍生产业链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新城。整个地域实际上由三个行政区划——隶属于滨海市的滨海教育园区、临港开发区,和隶属于新京市的逄山大学城共同组成。三个行政区分列于东、南、西三面,三区合抱,形成圆形的新城区域。学都位于两座大型国际城市的交界处,北面接着清须水库,南面临着澄海海湾,地域内有高等院校八十所,中学和小学接近三百所,建有大型图书馆、科研机构、商业街、休闲度假区、国际机场、深水海港等,总人口三百三十二万。
关恩瞳所就读的滨海综合大学就位于滨海市下属的滨海教育园区,而碧江大学则位于新京市下属逄山大学城中。历史上两校地理的行政区划分属两座城市,因此虽然关恩瞳要前往碧江大学不算非常遥远,交通也很便利,但要掌握对方的历史旧闻,就与调查外地无异了。
=============================================
乘了一个小时的公交,又在骄阳下步行了二十几分钟,关恩瞳汗淋漓地来到了市区一片宏伟的建筑群前。建筑依林伴湖而建,建筑基部横向和纵深都极大,主体建筑则是两栋高耸矗立的大厦。主楼门前长长的台阶延伸出去很远,正临着车水马龙的繁闹街区,在台阶前立着大理石的方尖碑,碑上纵刻着“滨海学都国立图书馆”九个隶书大字。
滨海学都国立图书馆,无论从任何方面来说,都堪称是全国馆藏最丰富、资料最翔实、设施最完备的阅览机构。如果这里都查找不到的书刊,那么换成全国任何别的地方,也休想再有所获了。恩瞳遥望着台阶尽头高高在上的图书馆主楼大门,心里有些迷糊了。她开始犹豫自己这样贸然就跑来此处,想要查询心底深处的那个疑惑的行为,是否会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自此将自己陷入更加诡谲危险的漩涡之中。
她低下头翻起手机看起来。
“建国前,新京市又名蓟京市,主要的发行报刊是《蓟京日报》。”手机屏幕上显示着在网络上搜索来的信息。
不知是何种力量,还是依旧鬼使神差地驱动着她,慢慢走上了台阶,走进了滨海学都图书馆,走向管理柜台办理查阅手续。说明来意后,工作人员指引她到电子阅览室的自助电脑前,按照说明打开了查询系统。
关恩瞳根据手机上显示的信息,开始检索“蓟京日报”。很快系统便回馈出来大量条目,鼠标只要在目录上轻轻一点,对应期号的《蓟京日报》扫描文本就会在电脑屏幕上跳出来,这样便利的查询系统为读者节约了大量时间。她猛地一下激动起来,热血从心头抑制不住地往上涌。
滨海学都国立图书馆几乎全面收罗了历史上全国各地发行的主要报刊文档。光《蓟京日报》的扫描版目录就整整列满了好几屏。恩瞳回想起在青湖大学论坛里看到的帖子,提到说旧蓟京大学的命案发生于七十多年前,于是倒推时间,从七十年前的报纸开始倒查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