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节



br />

    一切铺垫到位,就在周寧决定用兵的次日,浩浩的周军开拔出城了,用兵之疾,出兵之快,远远出乎匈奴的意料。

    但短暂的诧异后,匈奴也並不慌张,哪怕周军此次进攻的兵力远超他们留守九原的兵力,就像上郡的旧臣习惯惧怕匈奴一样,匈奴將领对中原人的轻视也是深固。

    这是匈奴人的自信和骄傲,匈奴人生在马背上,长在马背上,在马背上作战就是他们的天下,不客气的说,他觉得他们的勇士一个能打十个中原蛋。

    所以这位匈奴將领再得到周军出城的消息后,便一边安排士卒去向单於报信寻求增援,一边下令调九原郡的另一县临河县的军队过来,而后便大开城门等著周军过来正面迎敌。

    匈奴人本就缺乏守城的经验,更喜欢在开阔的地带拚杀冲刺,他虽然放弃了城坚,但选择了一个己方军队更擅长的作战方式也算不得错误。

    在临河县的军队已经全部调到了九原县后,甚至匈奴將领都等得不耐烦的时候,周军才终於到达了九原城外,匈奴將领不屑嗤笑道:“我家九岁小儿的骑也要胜过这些个中原丈夫。”

    两军锋,战鼓擂响,匈奴的前锋军如离弦之箭般猛烈冲出,而周军的前锋军却向两边散去,位於中军的匈奴將领见此更是不屑而骄傲起来,但下一刻,“那是什麽?!”

    匈奴將领的眼珠差点没瞪出眼眶,只见周军的前锋军散开后,出了其后的重甲骑兵,其战马骑兵全部披鎧甲,直面匈奴前锋军的进攻,毫没有畏惧退之意。

    他们当然不畏惧不退,连人带马,他们是全副武装啊,两军对战,只有他们打人的,没有別人打他们的,这样的防力,他们怎麽会怕,为什麽要躲,只恨不得匈奴再冲击得快一点才好。

    因为正是这样极强的防力,所以他们牺牲了机,也因此他们此次明明是急行军,最后却了匈奴將领眼裏的姍姍来迟。

    原本匈奴骑兵看到这样奇怪的装备,就心生迟疑,无论是谁,面对只能挨打无法进攻的局面,总是会有些怯战的,形势久违的出现了一片倒的况。

    但到底是作为將领的,短暂的慌张后,匈奴將领发现了重甲骑兵的不足,“鎧甲太重,人和马都撑不了多久,中军上,拖死他们。”

    於是匈奴的锐中军上,他们將他们优越的骑发挥到了极致,一边策马前进一边拉弓箭,確实如匈奴將领所想,过多的负重不仅牺牲了骑兵的机,更是大大的降低了他们的耐久,重甲骑兵重创了匈奴前锋后开始回撤。

    终於是两军的轻骑兵锐开始正面锋,如此作战是匈奴的绝对主场。

    先说马,匈奴有大草原,他们骑马打猎、牧羊、作战,他们的马匹是最良优秀的,而中原的马正如中原的人一样,圈养出来的温顺品种。

    再说骑兵,中原骑兵能稳稳的坐在行进的马背上已是不易,最多一手控制韁绳,一手持矛戟,並不能发挥全的力气,而匈奴的骑兵是能够仅凭双的力道控制马匹的,他们能发挥整个上半的力量。

    匈奴將领的脸上扯出一个得意而残忍的笑容,然而下一刻,匈奴將领像是看到了什麽可怕而不敢置信的事,双目圆瞪,目眥裂,周国的骑兵居然站起来了!

    他们不仅能解放双手,还能將全的力气用上,给与匈奴重击,骤然失去己方优势,匈奴骑兵阵脚大。

    但这只是外困,他们还有患,那些平日裏乖顺得像绵羊一样的九原百姓疯了,他们拿著锄头木就要和匈奴骑兵拚命,甚至不要命的冲向了临河县,占领了防守空虚的临河,借著木箭石块火油这些糙用,就想把冒顿增派的援军阻隔在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