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晨华大学的邀请函-第2/4页
记者:“那既然永远是个谜团,还有考据的必要么?”
崔勇年老腰一挺:“当然有必要!就像我校李凡说的那样,学者们要有勇于挑战的精神……”
瞧瞧,崔院长在答记者问的时候,基本上一直把“我校《博雅杯》优秀学生李凡”这一句话挂在嘴边儿,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就是向晨华大学宣誓主权,告诉他们这天才是我们学校的了,别打主意了啊,赶快换个人吧。
但李凡又只是参加了京大主办的《博雅杯》而已,根本还不是京大一份子,所以,崔院长拐了一个弯儿,说“我校《博雅杯》优秀学生李凡”,这么一说就非常巧妙地拉进了和李凡之间的关系,而且还没有疑义。
到了最后,崔院长索性直接说我校优秀学生了,把《博雅杯》三个字都省去了,这……好吧,算你说累了。
采访结束,崔院长对身边的孙女儿道:“大孙女儿,肉不肉麻?”
“爷爷,有点儿起鸡皮疙瘩!”
“哦,”崔院长想了想,突然叫住要告辞的记者,道:“孩子,能不能再加一个问题?你们再问问关于学校对李凡进行特招的问题。”
“好的,崔院长。”
机器摁下,记者问道:“崔院长,那像李凡这样优秀的学子,我们京大会进行特招么?”
“特招?这个特招生的工作还没有正式开始,等特招正式开始后,我校会着重对李凡进行考察的,当然也包括其他优秀学生,我认为李凡成为京大一份子的问题不大,但你这个问题明显问早喽,还不到时候!”
记者和摄像齐齐晕倒,不是你让我们问的么?
送走了记者后,崔院长回到办公室,借助媒体,巧妙地把李凡变成了自己人,第一步完成,第二步就是,给李凡口头保证。
华国各大学校的特招工作正式开始时间一般是每年的3月1号,注意,这里说的是正式开始时间,这个时间只是用来招收优秀应届生的,对于奇才、怪才、天才,基本上都会提前被各大院校抢走。
华国十五六亿人口,优秀学生自然很多,但天才却是凤毛麟角,每年全国上下也就蹦出来10几个天才少年,其他学生自己报名去吧,这些天才学生,各大院校必须主动出击。
……
李凡又被吵醒了,他接过崔院长的电话后,洗把脸,收拾收拾后,准备去办公室“聆听教诲”,也不知道找自己干嘛。
他还没走到办公楼呢,又打过来一个陌生的号码,“你好,你是?”
电话那头:“李凡,你好,我是晨华大学的孔亮。”
“哦,孔教授,谢谢您昨晚为我雪中送炭,谢谢。”
“送什么碳?我觉得你的分析很有道理。对了,你对晨华大学感兴趣么?我校希望你能来到晨华展现自己的魅力……”
“我……”李凡头疼了。
“这个电话里先不谈,改日详谈,说个其他事儿。我们晨华大学10月2号将举行《全国青年学者大会》,作为青年中杰出的代表人物,我校诚邀你前来参会。”
“您抬爱了,我一定参加。”
“哦对了,我们学校明年将首次成立英才班,相对了京大的菁英班,我们的优势是实践出真知……”
……
这个“优势”反反复复说了20来分钟,不是说电话里先不谈,改日详谈的么?
李凡放下电话后,一时之间内心略略动摇了。
坦白地讲,京大的文学社科那自然是要略强于晨华大学的,京大重文,晨华重理,两所百年名校各有所长,其实好选,选京大就OK了,但晨华大学偏偏成立了“英才班”。
晨华大学明年即将成立的这个“英才班”,不用多说,明显是针对京大即将成立的“菁英班”。而且,英才班授课教师那也全是各大杰出的教授,甚至从哈佛聘请来了世界大哲学家Brand-Russell到校授课,那也是砸了血本啊!
而且英才班的教学理念也非常别致先进,绝不比菁英班差。
头疼,选择困难症啊!
李凡揉了揉太阳穴,走进了办公楼,敲开了崔院长的门。
“崔院长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