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网络争议-第3/4页





    众人闻言,再次将李凡压在床上,一顿折磨。

    “你瞧不起谁呢,啊?瞧不起谁呢?”

    “没听过一句话么?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你以后就完蛋了。”

    “收拾他!”

    ……

    李凡连忙举手道:“等一下,我是班长,小心我给你们穿小鞋。”

    “哼,以后说不定是不是我们班长呢,弄不好寒假咱们就再也见不到了。”

    这话一出,众人顿时满脸惆怅,重新回到了书桌前,继续准备答辩。

    《博雅杯》淘汰率实在太高了,一个月前的对半淘汰,甄别掉了150人,明天过后,又会有一半的同学就此止步,每个学员的压力都非常巨大。

    有几个人能像李凡那么轻松?没有那实力啊。

    下楼给同学们买了一些冷饮,又给女生寝室送去一批,然后,李凡坐在床上捧着电脑,开始写稿。

    也就一个小时的时间,李凡敲下最后一个键帽后,整篇文章完成——《《后出师表》考据研究》。

    写这篇文章的灵感来源于昨天考试自己写的《伪书考据精要》,那篇文章中,他首先分析考据的便是《后出师表》,之后才是《尚书》等等。

    在《伪书考据精要》中,他在《后出师表》上面着墨不多,连1000字都没到,没有详细写明,正好趁着给《国学时代》名家专栏写稿的机会,写个伪书考据系列,然后再开一个名人轶事系列等等。

    重新检查了一遍后,李凡将文章发到陆丫丫的工作邮箱,不出片刻,那边的电话直接打过来了,急切切地道:“李凡,你确定你不是在胡扯么?”

    胡扯?

    李凡冤枉啊,为什么每个人最爱对自己说的一个词都是这个?

    “我真不是胡扯,有理有据有分析的,咱这是正儿八经的考据,怎么能是胡扯呢?我接下来要写《《尚书》考据研究》,《《神农本草经》考据研究》等等一系列。”

    “啊?你别逗我,让我缓缓。”

    陆丫丫被惊到了,她面对这篇文章大感意外,《后出师表》不是出自诸葛亮之手,你李凡太敢说了。《后出师表》那可是和《前出师表》一样,那可是写进了国学教材的,就相当于官方摁章了一样,啊结果你说,不是诸葛亮写的,你这……胆子太大了吧?

    陆丫丫瞬间崩溃,这两天她等啊等,就等着李凡能再次拿出《诗词论》那种理论研究著作,没想到等来等去,李凡交出来这么一篇惊世骇俗的文章。

    而且,照着他的意思,接下来还有一批“惊世骇俗Plus”版本要面世,按你的意思,《尚书》是伪书,《神农本草经》是伪书,那到最后,会不会《新华字典》都是伪书?

    陆丫丫真的被惊住了,她道:“李凡,咱能写点儿文艺理论研究类的么?”

    “写啊,当然写,以后以成书发表,在网上,咱先来一波伪书系列,然后在来一波名人轶事系列,还有——”

    “你别还有了,我害怕!”

    陆丫丫当然害怕,因为这个时空专门研究考据古代历史、书籍、历法甚至民风民俗的人非常少,更没有形成学派什么的,像前世有个“乾嘉学派”,以对于古代社会历史各个方面的考据而著称。而这个时空别说学派了,专门研究这个的也很少。

    这时候李凡突然站出来喊了一嗓子,说《后出师表》不是出自诸葛亮之手,你说这任谁都得吓一大跳啊!别说这小姑娘了,连那京大文学院院长崔勇年也惊得胡子乱颤。

    而且,听李凡这语气,不仅仅只喊这一嗓子,以后好像还要不停地振振发声,这货是要走向国民固有认知的对立面啊。

    陆丫丫平复了一下心绪,再次看了一遍《《后出师表》考据研究》,下面列出了一条条的“李氏”分析:

    1:赵云去世年代在《三国志·赵云传》和《后出师表》说法不一,可知后者为编造。

    2:《后出师表》中编造史无记载的人物和事件,故弄玄虚,欲盖弥彰。

    3:陈寿写《三国志》和专门整理《诸葛亮集》,都没有对此收录。

    ……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