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四友-第4/5页
“嗟夫,某志在音律,此生只愿像那‘伯牙’觅一知音足矣。”刘渊也感慨道,言罢朝内屋方向看了一眼。
孔邑心知刘渊以方嫱为知音,也不言破,只是轮流指着孙叙、于巽和刘渊笑着道:“敲敲打打孙公输,一毛不拔于陶朱,鬼哭狼嚎刘伯牙。”最后又指着自己道,“不自量力孔冠军。哈哈……”
众人皆拊掌大笑,刘渊笑过之后举杯道:“为今夜‘东舍四友’欢聚于此,当满饮三杯。”言罢连饮三杯。
于巽、孙叙各饮了一杯后终于醉倒在地,孔邑又饮三杯后醉意更浓,拉着霍弥、刘绩、田戎等人与刘渊一起唱起了《长歌行》,而方嫱则继续为众人奏曲相伴。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唱得兴起,孔邑又离席起舞,舞罢向田戎邀舞,田戎舞罢又邀刘绩,如此下去,直至所有人舞罢方终。是夜,孔邑等人饮宴至丑时(凌晨1点),孔邑、刘渊、于巽、孙叙皆大醉,霍弥等人也已半醉,众人留宿“悦心楼”中。
孔邑等人一直睡到第二天日上三竿,众人醒来之后都大呼“口干”,又头痛欲裂,每人喝了几大椀水后,想到昨夜饮宴的荒唐和“东舍四友”之号,相对哈哈大笑。自此之后,孔邑、刘渊、于巽、孙叙四人相交愈深,又各自为自己的志向而努力,因刘渊好蹴鞠、擅骑射,孔邑、刘渊、吴懿、吴班常下午一起蹴鞠、切磋武艺,而于巽专心经营修远书肆,孙叙则继续研究他的“三日不落之竹鹊”。如此这般到了闰七月(光和七年有两个七月)的一天中午,孔邑和霍弥等人刚用过像食,突然街道上不少游生、士子情绪激动地往东郭区赶去,派人打听了一下才知道,原来故北中郎将卢植的囚车到了,现在正穿过东郭区。
六月的时候,故北中郎将卢植本来数次大败张角,将其围困在广宗,可是天子派去的小黄门左丰索贿不成,便向天子诬告卢植“固垒息军,以待天诛”,于是天子震怒,在七月命人以囚车征卢植回京,而拜河东太守董卓为东中郎将,接替卢植征讨冀州黄巾。卢植此人孔邑还是颇为敬佩的,听说他身长八尺二寸,声如洪钟,有济世之志,不喜辞赋,能饮酒一石。另外卢植少从马融习经,并引荐郑玄为同门,博古通今,曾在建宁年间被征为博士。然而孔邑敬佩卢植的原因却是他除了通经外还颇知兵事,卢植曾两次任九江太守,平蛮族之乱,又以极少的兵力屡败张角,将黄巾主力围困在广宗,这就不是一般经学博士能做到的了,只能说卢植文武兼备,乃天纵之才。如今这样一位海内知名的大儒被囚车征回京,穿过雒阳东郭区,士子、游生自然要前往一观。
孔邑敬佩卢植,自然也带着霍弥等人往东郭区而去,等见到囚车一行,孔邑心中恻然。只见卢植身穿囚服,披头散发,形容枯槁,幸好神色仍显平静,想到这样一位大儒竟被小人诬陷至如此下场,孔邑只觉义愤填膺。等囚车慢慢消失在视野中后,孔邑终于下定决心,要效仿古人,诣阙上书替卢植申辩。
想到做到,孔邑回到宿舍,先一气呵成地写好替卢植申辩的上书,之后写了两封书信,一封命田戎送回家中,一封命刘绩送给吴苋,随后作了一面幡旗,上书“欲救卢中郎将者集于此”。一切准备好之后,还没等孔邑出门,孙叙便平静地道:“阿邑,算我一个。”孔邑本欲阻拦,但是看到孙叙坚定的眼神,便不再多言,举幡出门而去,霍弥等人则稀里糊涂地跟在后面。
孔邑先在太学宿舍区中往来奔走,举幡大呼:“欲救卢中郎将者集于此!”之后便坐在太学前,静待诸生加入。不一会,刘渊、于巽闻讯赶来,刘渊二话不说,直接坐在孔邑、孙叙身旁,而于巽则叹了口气后也坐在两人身旁。又过了一会,宋敏、孔勖、卫臻、吴懿、吴班等陈留籍的诸生也赶了过来,众人劝孔邑不要以身犯险,不过孔邑主意已定,自然听不进去。众人没有办法,商议之后由孔勖去通知孔伷,卫臻去找韩卓,吴班去找吴匡,其他人便坐在孔邑身后。孔勖、卫臻、吴班刚离开,在几个士子的簇拥下,一个身长八尺余的方脸少年,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和一个怀抱婴儿的妇人来到孔邑面前。正在孔邑有些疑惑的时候,妇人红着眼睛道:“多谢诸位营救奴家夫君之大恩!”说完带头裣衽行礼,而两个少年和几个士子也纷纷跪倒在地,孔邑心知“此必是卢中郎将妻儿、学生”,赶紧起身扶起妇人,劝说了半天,妇人才和两个少年、几个士子一同坐在孔邑身旁,紧接着,一些幽州籍的学生也加入了孔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